一旁的苏定方道:“军师,我看好像别的大臣都很清楚国号之事,唯独我们是一头雾水,军师能不能利用现在的机会给我们简单说一说,让我们不至于糊里糊涂上朝。”
“军师,说一说吧!”众人一起恳求道。
房玄龄点了点头,“好吧!我就简单给大家说一说。”
房玄龄看了一圈众人,这才缓缓道:“大帅昨天和紫微阁相国们商议后,初步将国号定为四个选项,周、齐、魏、赵,其中后三个是紫微阁相国的意见,周是大帅的想法。”
罗士信顿时怒道:“那还要商议什么,既然大帅认为是周,那就定为周好了,为什么还要投票,有这个必要吗?”
这不仅是罗士信不满,众将都十分不满,他们一向是军令如山,大帅的军令没有什么商量余地,说出来就要执行,那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冲过去,他们着实不理解为什么要商议。
房玄龄笑道:“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大帅也有他的考虑,他希望国号有大多数人的认同感,另外也要尊重相国和群臣的意见,这毕竟不是打仗,而是治国,治国需要群策群力,关系天下民众的福祉,大帅不想草率决定。”
“那大帅为什么会选择周朝?”尉迟恭不解地问道。
房玄龄赞许地看了一眼尉迟恭,还是尉迟恭比较老持稳重,他微微笑道:“尉迟将军问得好,我也想给大家说一说大帅考虑周朝的原因,自古太平盛世惟周、汉两代,但自从汉末以来,乱世几百年,五胡乱华,武盛文弱,礼法衰败,民间交往皆以利字当头,县乡宗族倚强凌弱,朝廷不得不用严刑峻法来维护秩序,所以殿下偏向于传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强调恢复道德和周礼。”
“可是突厥未灭,吐蕃兴起,中原依旧外患重重,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应该偏重于尚武较好。”徐世绩又道。
房玄龄点点头,“徐将军想法很好,但正如我刚才所言,凡事过刚则易断,过柔则易弱,武盛易生内乱、文弱易招外患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要平衡,文武相济才是王道,现在的问题是武风太盛,需要以文来平衡,所以大帅才考虑引入周礼治国,这不是我们一代人的事情,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才能做到,但源头我们要做好,建立一个有意义的国号就是源头之一。”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