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杨招弟在旁拉着他的胳膊,瞪道:“这孩子,怎么说话呢?”
周怀民拽开杨招弟的胳膊,叮嘱她:“让人说真话,天塌不下来。”
安抚那男童,并对所有孩子说:“是真的,孩子们,你们是农会的未来,如果有人欺负你,让你活不下去,一定要记得反抗。我之所以带着你们爹娘造反,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一代有饭吃,穿暖裳,有地种,住新堂。”
一旁的负责协助管带孩子的杨招弟、禹允贞、姜兰清听的瞠目结舌,这周会长做事就不按常理出牌。
孩子们听的懵懵懂懂。
杨家庄小学月考头名吕石头问道:“周会长,啥是格学?咱们就在这里讲课?讲啥呢?”
虽已雪后七八天,但天气温度一直很低,并未融化多少。
周怀民指着这大好河山,笑道:“这格学第一课,就是【认识大自然】。今天咱们只用眼睛看。”
“什么是大自然?”众学童问。
“就是现在你眼睛看到的一切,和眼睛看不到的一切。”
周怀礼的女儿周昌兰问道:“二民叔,眼睛都看不到,还怎么认识?”
“你娘帮你补书包,用手能穿过棉线吗?想一想。”
“要用针!”吕石头抢答。
“对了!吕石头的爹娘在北林建筑厂要用斧头,阿毛的爷爷在格物堂要用锤子,姜玉凤的娘在戏班要用锣鼓,杨子成的娘在杨家庄纺纱厂要用织机,徐显达的爹在桂花庙机械厂要用车床。”周怀民各个点名,又指着协管先生们,“禹大夫在格物堂要用酒精,姜记实在报社要用毛笔,你们杨校长在学堂要用黑板,这些都是什么?”
学童们听周会长说了这么多,却答不上来,都在抓耳挠腮。
“是工具,这些都叫工具。”一旁的杨招弟教育道。
“工具!”学童齐声回答。
“没错,借用工具观察和认识大自然,就是格学的第一课。”周怀民像变戏法似的,从袖里掏出一个放大镜,在孩子们眼前晃了晃,笑道:“这个也是一个工具,可以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他随手抓了一把雪,招呼吕石头:“石头过来,你看看雪是什么样子的?”
吕石头好奇,凑近放大镜看。
“哇!我一直以为雪是圆的,原来不是!”吕石头惊叫起来,他回头喊道,“你们快来看!”
“二哥,这雪原来长这样!好漂亮!”三妹喊道。
禹允贞等三位协管也好奇,雪不是圆的?
都站在围观的孩子外面,踮着脚伸着脖子看。
好不容易等孩子们都轮流看完,三人才得以窥见雪的真容。
“天啊,还真是。”
“我们保安堂就有放大镜,平时我还真没想过这样去看别的东西。”
周怀民伸出手,用放大镜照着让众人看。
“周会长,你手上的指纹更深了!”
“还有小窟窿。”
周怀民收起放大镜,笑道:“咱们看了平时看不见的大自然,你们再看一看能看见的大自然,和我说说,都看见了什么?”
“有山!”克难英烈杨君敬的儿子杨子成答道。
“有太阳!”
“有树!”
“有厂房!”
“有玻璃暖棚!”
各人乱七八糟的回答,脸上冻的红扑扑。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