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杨广没有亲征,估计隋军早就拿下了高句丽……
【指挥僵化,杨广远程操控:“诸将奉旨,不敢赴机”,战机稍纵即逝。】
【将领怯战,为规避败责,各部“皆相顾不肯逼城”,见辽东城战役。】
【战术失误,轻敌分兵,一征时水陆两军脱节,被高句丽各个击破。】
【情报失效,乙支文德利用“请降、诈败”策略诱敌深入萨水。】
“废物!”
“全是废物!”
隋文帝杨坚气得手都在哆嗦,怒其不争地说道。
不仅是杨广废物,那些将领也都是废物!
一个个贪生怕死,再加上民兵战斗力太差,难怪打不下高句丽!
【国内反噬,民变燎原。一征后山东王薄起义,二征时杨玄感叛乱,三征中瓦岗军已控中原粮仓。】
【经济崩溃,河北“骸骨蔽野,田业尽废”。】
【高句丽韧性极强,坚壁清野,放弃野战,死守山城。】
【此外,高句丽还利用夏季多雨气候,使辽泽成沼泽,迟滞隋军重型装备。】
【三征高句丽使得隋朝人口锐减,全国人口从鼎盛时的5139万降至唐初1235万,战争消耗是主因。】
【萨水河畔的三十万枯骨,最终化为隋帝国墓穴的第一锹土,】
【这场战争警示后人:当帝王野心与民生极限相撞时,再强大的帝国也会在血泊中解体。】
“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三啊!”
“朕苦心经营的开皇盛世,全被你这个孽子毁了!”
隋文帝杨坚心痛无比,看向杨广的目光中充满了杀意。
他真想现在就亲手斩了杨广的狗头!
可是,天幕还没说完,他要看到最后再处置杨广。
【杨广三征高句丽的本质,是以超国力的军事冒险,来掩盖政治焦虑。】
【他试图用对外胜利转移关陇集团离心、山东士族不满等国内矛盾,却加速了统治根基崩塌。】
【对比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仅发兵10万加上15万民夫,因天寒受阻后即果断撤军,保全国本。】
【这为唐高宗李治在二十多年后,灭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咦?”
“稚奴竟然灭了高句丽?”
唐太宗李世民惊愕,没想到李治居然做到了历史上他也没做到的事情!
看来,小九当皇帝,还是有些功绩的!
不知道天幕会怎样评价李治?
【此外,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七次大规模巡游,其中“三下江都”最为奢靡,消耗国力尤甚。】
【他巡游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震慑南朝旧势力,因为隋灭南陈后,南方世家门阀未完全臣服。】
【其次,是为了展示运河工程成果,强化南北整合。】
【在经济方面,杨广巡视漕运枢纽,保障江南财富北输,推动运河沿岸商业发展。】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杨广的个人享乐。他曾任扬州总管十年,沉迷江南风物。】
【另外,他追求“天下共主”的仪式感,巡游时携异国使臣同行。】
“除了东征高句丽,还有南巡江都?”
隋文帝杨坚一愣,十分震惊地说道。
他倒要看看,这个孽子究竟又作了什么妖!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