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95集:药材初收,品质惊人

第1095集:药材初收,品质惊人(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金英满田时

晨光刚漫过赵地药田的田埂,露水还凝在金银花的花苞上,像撒了把碎星子。老周蹲在田垄边,指尖捏着朵青白相间的花苞转了半圈,花蒂便轻轻断在手里,他抬头朝身后的十几号人喊:“记好了,得选这种‘二白期’的,瓣尖带点青,捏着硬实,开了口的香气就跑了,晒出来也没分量。”

他身后的齐人阿仲赶紧把这话记在竹片上——这是他来赵地学种植的第二十七天,竹片上已经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从“春分播种时行距要留三尺”到“谷雨浇肥得用发酵的豆饼水”,每一条都是他亲手刻的,边缘被指尖磨得发亮。

阿仲原本是齐国胶东的药农,去年引种了三亩金银花,到采收时才发现,枝上结的花苞又小又瘦,晒完后一亩才收得二十来斤,还尽是黑尖的,药铺收的时候压着价,最后算下来,还不如种麦子划算。这次跟着商队来赵地,本是抱着“看看热闹”的心思,没成想刚到药田就被震住了——赵地的金银花株比齐地的高半尺,枝桠上密密麻麻挂满了花苞,连叶片都透着油亮的绿。

“阿仲,发啥愣呢?”旁边的赵人狗蛋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快采啊,这露水一晒透,花苞就软了。”狗蛋手里的竹篮已经装了小半,他采得快,指尖翻飞间,一朵朵花苞就落进篮里,没一朵碰坏的。阿仲赶紧回过神,学着老周的样子,捏住一朵花苞轻轻转了转,花蒂果然断了,带着点清甜的香气扑进鼻腔,比他去年采的那些淡寡的味道浓多了。

只是他手生,刚采了没几朵,就不小心把一朵花苞捏破了,淡黄色的花蕊露出来,他急得额头冒汗。老周正好走过来,看见他这模样,倒没怪他,只是拿起那朵破了的花苞说:“没事,刚开始都这样。你看,咱这新法种的,花苞比寻常的厚,就算破了点,晒出来也还能用,就是卖相差点。”他指着旁边的一株金银花,“你再看这枝桠,咱开春的时候剪过‘徒长枝’,就留三四个主枝,养分都供到花苞上了,不像以前,枝长得疯,花苞却没劲儿。”

阿仲顺着老周指的方向看,果然,每株金银花的枝桠都修剪得整整齐齐,主枝粗壮,侧枝上每隔两寸就挂着个花苞,不像他在齐地种的,枝桠乱蓬蓬的,养分都被杂枝抢了去。他想起在家乡时,为了让金银花长得快,还特意多浇了些水,结果根都涝了,现在才明白,老周说的“水要见干见湿”不是随便说说。

太阳慢慢升起来,露水渐渐收了,药田里的人也多了起来。赵地的农人们大多带着竹篮和布巾,有的负责采摘,有的负责把满篮的花苞倒进田边的竹匾里。齐人们跟在后面,有的学采摘,有的帮着抬竹匾,偶尔还会问些问题——“周伯,这花苞采下来后,得马上晒吗?”“要是遇上阴雨天,咋保存啊?”老周都一一答了,还特意让狗蛋把晒花的竹匾摆成“人”字形,“这样通风好,晒得匀,要是堆在一起,容易捂出霉点。”

阿仲帮着抬竹匾时,手指碰了碰竹匾里的花苞,硬实得很,不像他去年采的那些,一捏就软塌塌的。他偷偷数了数,一竹匾大概能装两百多朵,而这样的竹匾,一亩地能采个二十来匾,算下来,亩产怕是真能像老周说的那样,比往年翻一倍?他心里犯嘀咕,却不敢说——毕竟去年在齐地,他也是这么盼着,最后却落了空。

一直忙到日头偏西,第一批采摘的金银花终于都倒进了晒场的竹匾里。晒场在药田旁边的高地上,铺了层细沙,竹匾一排排摆着,远远看去,像一片青白相间的海。老周让人在晒场周围插了几根竹竿,挂着细布帘,“这是防鸟雀的,它们也爱啄这花苞,去年没挂帘,损失了不少。”

阿仲蹲在晒场边,看着竹匾里的金银花,突然想起临行前,妻子塞给他的那袋自家种的金银花干,颜色发暗,还带着点潮气。他当时还跟妻子说:“要是赵地的法子真管用,明年咱也这么种,到时候让娃也能吃上白面馒头。”现在看着眼前的花苞,他心里的希望又冒了出来,比晒场里的阳光还暖。

接下来的三天,天公作美,都是大晴天。农人们每天清晨去采摘,上午把新采的花苞倒进竹匾,下午就拿着长柄的木耙,轻轻翻动竹匾里的花,让每一面都能晒到太阳。阿仲跟着学翻花,木耙的力度得轻,不然容易把花苞弄碎,他练了两次才找到窍门,翻完一匾花,额头上全是汗,却不觉得累——他总想着,多学一点,回去就能多帮乡亲们一点。

到了第四天,晒好的金银花干终于可以收了。老周让人把竹匾里的花倒进大竹筐,然后搬来一杆旧秤,秤杆上的铜星已经有些磨损,却是药田里用了十几年的老物件,准得很。“先称这筐!”老周说着,把竹筐挂在秤钩上,慢慢移动秤砣,直到秤杆平了,他眯着眼看了看秤星,突然提高了声音:“三十五斤!”

周围的人都惊呼起来。狗蛋挠了挠头,笑着说:“去年这时候,一筐最多也就二十斤,今年这新法是真管用!”阿仲赶紧凑过去看,秤杆上的秤砣停在“三十五”的星位上,一点都不差。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又想起自家那三亩地,要是按这个产量,明年就能收一百多斤,卖的钱足够给娃买新衣裳,还能再添一头牛。

接下来的几筐,重量也都在三十斤上下。最后算下来,这一亩地的金银花,晒干后竟收了两百一十斤——比往年的一百斤整整翻了一倍还多!阿仲站在旁边,看着老周在竹片上刻下“亩产二百一十斤”,手都有点抖,他赶紧也拿出自己的竹片,一笔一划地刻下这个数字,刻得格外用力,竹片的边缘都被刻出了小毛刺。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马车的声音。众人抬头一看,是邯郸城里最大的药铺“仁心堂”的掌柜王老头,他穿着件青布长衫,手里拿着个小布袋,身后跟着两个伙计,推着辆小推车。“周老哥,听说你家的金银花收了,我特意来看看!”王老头老远就喊,脸上带着笑。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