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楼的讨论繁多,角度多样,让正在翻阅的孟棠看的津津有味。
其中,八成是在说自己对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的喜爱与崇拜。
但,在中间,有一个评论看起来冗长而显眼,当孟棠细细读完这个评论之后,忍不住为这段评论而喝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张居正,
他见过富有,
也见过贫穷,意气风发过,
也被人打击过……
他不惜与所有人同流合污,贪污腐败,无恶不作,为的只是爬上那个最高点去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明……”
*
崔鸿看到这里,一愣。
他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评价张居正了。
自己年少时读史,最痛恨的就是那些“伪君子”,那些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实则私心自用的权臣。
可直至青年的如今,崔鸿早就在读史和人生阅历中读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新的东西就包括——
表象,并非是直接接轨真相的!
真相,也并非是全部的真相!
但这是他第一次,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中直观感受到。
即使,此时的崔鸿,还对张居正的人生经历在后世评论区的繁多信息中抽丝剥茧,一步步发现着。
“……
一个寒门出身的读书人,靠着才华与努力,一步步走到帝国权力的顶峰;
一个敢于改革、敢于得罪所有人;
一个在皇帝年幼时,几乎以一人之力撑起整个大明江山的人。
不是圣人,他有私心,他也有手段,他甚至在某些方面,被人们看来,他的确“无恶不作”?!
但他的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明。
”
尤其,这一为,是如此的艰难,这是——
一条注定要背负骂名、承受误解的路。
崔鸿表面沉默,内心却还是在感慨。
忠,不一定要洁白无瑕;奸,也不一定全然出于私欲。
张居正,或许正是一个“复杂的人”。
不是完人,但他真正做事。
尤其是为民。
不是圣人,但他敢于背负骂名。
崔鸿对张居正的了解在一步步完善。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后世那么多人喜爱张居正。
一个想要改革的人,蝇营狗苟之事也干,可谓是用尽手段。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