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理解!”林星肯定地点头,同时调出更多支持数据,“而且,根据能量守恒和模型反推,这种‘流淌’可能并非自然稳定状态,更像是一次剧烈‘撞击’或‘事故’后的残留效应。这或许与先行者提到的升维灾难有关。”
孔方佳全程凝神倾听,大脑飞速运转。林星的分析像一道强光,照亮了迷雾中的一条关键路径。
高维的能量(先行者升维后崩解的意识能量?或者其他高维存在的干预能量?)在“掉落”到低维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没有完全消散,而是以一种奇特的、与“暗位面”相关的形式显性存在了?
“高维的能量……掉到低维……”孔方佳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深邃,“维度跌落……规则转换……能量形态的嬗变……”
突然,一个灵感如同火花般在他脑海中迸现!他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李艳:“艳子!零号空间!”
李艳先是一愣,随即也瞬间明白了孔方佳的意思,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零号空间?!对啊!佳哥!零号空间!”
其他专家们还有些困惑,零号空间是洪荒基地的重要发现,但与眼前的“暗系”问题似乎关联不大。
孔方佳激动地站起身,走到全息屏前,快速调出了零号空间的实验档案和数据。“各位!零号空间的关键特性是什么?在其内部,弦频率为零,处于一种绝对稳定的基态。
因此,常规物质、反物质、暗物质、甚至暗能量,这些在我们正常空间中通常难以共存或相互‘隐形’的物质和能量形式,都可以在零号空间内同时显性存在,并且保持各自的性质!”
他放大零号空间的实验记录,特别是关于各种粒子进出空间时性状变化的观测数据。“γ-7那样的异常空域,虽然物理规则混乱扭曲,与零号空间的绝对稳定截然不同,但它们有一个潜在的共同点——它们都可能打破了常规的位面壁垒或维度隔离!使得原本属于不同‘层面’的东西,能够在一个区域内同时‘显形’!”
王海峰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我明白了!元帅的意思是,γ-7空域,就像是一个……一个不稳定的、扭曲的、宏观版本的‘零号空间’!
它不是通过将弦频率降至零来实现稳定共存,而是通过极端的规则扭曲,强行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明位面’和‘暗位面’的能量和规则发生了混合!所以,属于暗位面的能量才能在那里显性,并与我们位面的宇宙弦耦合!”
这个类比瞬间让所有专家豁然开朗!零号空间是人工创造的、精致的、稳定的“显性平台”;而“暗系”异常空域则是自然(或灾难)形成的、粗糙的、不稳定的“显性裂缝”!两者机理不同,但可能达到了某种类似的效果——让不可见变为可见,让不可接触变为可接触!
“那么,接下来的关键验证就来了!”孔方佳眼中闪烁着科学探索的光芒,语气变得斩钉截铁,“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转化或转移。
异常空域内的攻击,无论是精神冲击还是能量爆发,在到达边界消失时,它们蕴含的能量去了哪里?”
他看向众人,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验设想:“如果‘暗系’空域真的类似于一个宏观的、不稳定的零号空间,那么当攻击到达边界时,这些由‘暗位面’能量驱动的攻击,在脱离异常空域那个特殊环境后,很可能会发生能量形态的转换!就像粒子进出零号空间时会发生性状变化一样!”
李艳立刻接话:“比如……转化为我们宇宙中更常见、更难以探测的……中微子?或者其他形式的背景能量辐射?” 她想起了零号空间实验结束时,空间内残留粒子转化为中微子飞散的观测记录。
“对!”孔方佳重重一拳砸在掌心,发出沉闷的响声,“安排考察舰队,立刻再赴γ-7!这次的任务目标非常明确: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精确测量异常空域边界处,当攻击消失瞬间的能量流向和形态转换!重点探测是否有中微子爆发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迹象!”
命令迅速下达。一支由“伏羲号”科研舰为核心,配属两艘“玄武”级护卫舰和数艘专用探测艇组成的精干科考舰队迅速集结。
此次任务的风险相对可控,主要是近距离的精密测量,而非直接交互,因此孔方佳坐镇“昆仑之心”远程指挥,由李艳担任科学任务负责人,王海峰也随舰提供理论支持。
数日后,科考舰队再次抵达γ-7异常空域外围。与上次的紧张和未知不同,这次舰队目标明确,行动井然有序。
“伏羲号”科研舰如同一位沉稳的巨匠,在安全距离外缓缓展开巨大的传感器阵列,如同绽放的金属花瓣。
数十个不同类型的高精度探测器被释放出去,在边界区域构建起一道密不透风的监测网,包括高灵敏度中微子望远镜、引力波探测器、超高能粒子捕捉器、全频谱电磁辐射接收仪等等。
“守护者”网络再次被激活,如同警惕的哨兵,监控着异常空域内的一切动静,并随时准备拦截可能溢出的精神冲击。
“所有监测单元就位,基线数据采集完成。”李艳坐在“伏羲号”宽敞明亮的科学指挥中心内,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回地球。
她面前是数十面巨大的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各种探测器的数据和边界区域的模拟图像。王海峰在她身旁的分析台前,紧盯着“弦球之眼”传回的微观弦景,寻找着可能发动攻击的“碎片”目标。
“开始执行‘边界能量转移探测’预案一。”孔方佳的声音从地球传来,沉稳而清晰,“选择边缘区域一个活性较低的暗影弦聚集点,使用最低功率的定向能量脉冲进行刺激。注意,强度仅足以引起可观测反应即可,避免引发大规模连锁反应。”
“明白。”李艳向操作团队下达指令。
一艘小型无人探测艇如同灵巧的游鱼,悄无声息地滑向预定边界点。它伸出细长的探针,对准异常空域内一团缓慢蠕动的、相对平静的暗影弦聚集区,发射了一道极其微弱、持续时间仅毫秒级的激光脉冲。
脉冲如同石子投入死水,瞬间打破了那片区域的“平静”。被刺激的暗影弦立刻做出了反应,一阵剧烈的扭曲后,一道微弱但清晰的精神能量冲击波如同被激怒的毒蛇,沿着宇宙弦的背景网络,猛地扑向边界!
“攻击已激发!能量波形记录中!”传感器官大声报告。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监测边界能量流动的主屏幕上。那道无形的冲击波高速逼近边界,其能量特征被沿途的探测器精准捕捉。
下一秒,冲击波抵达了那道无形的、分隔异常与正常的界线。
就在这一刹那!
主屏幕上,代表冲击波能量的曲线并非简单地归零或衰减,而是发生了剧烈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
能量读数在边界处出现了一个极其尖锐的峰值,紧接着,如同经过了一个无形的转换器,原本那种诡异、难以定义的“暗影能量”特征瞬间消失殆尽!
几乎在同一时间,部署在边界附近的超高灵敏度中微子望远镜阵列,传回了爆炸性的数据!
“检测到中微子爆发!方向性明确,源自边界接触点!能量谱与冲击波能量衰减曲线高度吻合!流量激增超过背景值三个数量级!”中微子观测组的科学家几乎是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声音因极度兴奋而颤抖。
其他探测器也相继传来数据:
“引力波探测器检测到微弱涟漪,符合能量瞬间转化模型!”
“电磁频谱未见异常辐射,排除光子转化途径!”
“高能粒子探测器未捕捉到显着信号,能量主要转化为中微子!”
科学指挥中心内瞬间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声!实验结果完美印证了孔方佳的猜想!
当异常空域内的攻击(由“暗位面”能量驱动)到达边界,脱离那个特殊的“显性裂缝”环境后,其能量果然发生了形态转换!
它们没有消失,而是绝大部分转化为了几乎不与常规物质相互作用、极难探测的中微子,瞬间逸散到了广阔的宇宙空间中!这与零号空间内粒子转化中微子的现象,在物理本质上惊人地相似!
“成功了!佳哥!你的猜想是对的!”李艳难掩激动,第一时间通过加密频道向地球报告,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钦佩,“能量守恒定律成立!攻击能量在边界处发生了形态转换,主要转化为中微子!‘暗系’空域与零号空间,在打破位面\/维度隔离,导致能量形态显性及转换方面,存在深刻的物理关联!”
地球,“昆仑之心”基地,孔方佳在听到李艳报告的瞬间,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真正意义上的笑容。一股巨大的兴奋和更强烈的探索欲在他心中涌动。这个发现不仅验证了一个关键猜想,更重要的是,它指明了一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零号空间!这个他们早已发现但却远未完全理解的神秘空间,其潜力可能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它并非只是一个能让各种物质共存的奇特实验室,它可能是一个理解维度、位面相互作用的关键工具!一个通往更深层宇宙奥秘的……钥匙或者说模型!
如果零号空间能够模拟(哪怕是局部、稳定地模拟)“暗系”异常空域那种打破位面隔离的效应,那么他们是否可以在零号空间内,进行更安全、更可控的实验,来研究那种“暗位面”能量?甚至……尝试与那种能量进行某种形式的交互?
这个想法如同野火般在他心中蔓延。先行者失去了“暗系磨练”的记忆,但地球文明,或许可以通过零号空间,重新摸索出这条道路!不是为了盲目升维,而是为了真正理解宇宙的底层规则,掌握自卫的力量!
他立刻接通了与“伏羲号”的通讯,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和前所未有的热切:“艳子,王老,科考舰队任务圆满完成,收集所有数据后立即返航。你们做得非常好!”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办公室舷窗外的地球,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通知‘昆仑之心’技术中心,以及洪荒基地零号空间项目组所有核心成员。”孔方佳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清晰地传达到遥远星海的“伏羲号”,也传达到了基地内部,“我要求最高优先级资源调配。等考察舰队返回,我们要对零号空间,启动新一轮的、前所未有的深度研究计划!”
“这次我要亲自带队。零号空间的秘密,是时候更深入地揭开了。”
通讯结束,孔方佳独自站在巨大的舷窗前,望着深邃的星空和远方那颗蔚蓝色的星球。先行者的警告言犹在耳,高维的威胁依旧悬顶,但此刻,他心中不再是沉重的压抑,而是一种拨开迷雾、发现路径的清明和坚定。
“暗系”的迷潭依然深邃,但零号空间,或许就是那根能带领他们找到出路的探针。地球文明的未来,注定要与这些最深奥的宇宙之谜纠缠在一起,而这一次,他们将更加主动,更加谨慎,也更加充满希望地去面对。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