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啊,鱼米之乡,怎么都饿不着。
但是何天也知道,广播里说起这件事,是发生在1941年,那会儿何天才三岁,现在何天都十二岁了,只怕那里早就集中了大批逃荒去的百姓,人家提前去安家落户,轮到他们这一家子老弱妇孺,只怕没什么好地方。
不过何天也听说了,现在正在建设北大荒,要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跟陕北的南泥湾一样。
再有就是大西北,大西北也地广人稀,有地就饿不死农民。
正在建设中的好啊,缺人,不过条件肯定比不过陕北。
何天把想法跟崔大夫还有何老爹说了,何老爹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崔大夫倒是不急。
“先往北走吧,这一路上一千多里地,就咱们这脚程,一天能走三十里地是常态,五十里地是超常发挥,要是碰到刮风下雨山路崎岖,只怕还要把板车上的东西化整为零,一点点拆卸运过去,现在担心这些就是多余。”
何天几人都觉得很有道理,先在路上活下来再说吧!
此时的鄂北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了,春天看似充满希望,但还有个词形容春天,那就是青黄不接。
冬天储备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初夏的收获还遥不可及,山上看似一片嫩绿,但什么都没长出来,想挖野菜都费劲,压根没有什么吃的,饿死的人,多数也就饿死在这时候。
路上没什么人,十户九空,偶有逃荒的,形容枯槁,身上背着俩大包袱,饿的抬眼皮的力气都没有,压根没心思查看这一行两个老爷们的队伍。
而且脚程也追不上人家。
就这,何老爹还是非常忐忑,如惊弓之鸟。
何天为了安抚老爷子,忍不住把老爷子拉到一边。
“爷,你这一路上在害怕?”
“这不废话吗?解放前这山头上全是土匪,经过的商队都要花重金雇镖师,咱有啥?”
何天狡黠一笑,拍拍背在胸前的包袱。
“爷,我有盒子。”
“啥盒子?”
何天把包袱皮扒拉出一个口子,露出里面的枪盒子。
“还有两百多发子弹。”
何老爹一看到东西,吓得差点跳起来,赶紧伸手把包袱捂住。
“你这孩子,这玩意儿也是能玩的?”
何天笑道:
“您就放心吧,这是我从李地主家顺来的,就为了这一路上的平安,我是咱家顶梁柱,旁的不敢说,保住一家子平安,绝对没问题。”
这话说的,老爷子欣慰又心惊。
“那你会玩儿吗?”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