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620章 海西公下

第620章 海西公下(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郗超:“清醒打工人”的无奈,再牛的建议也救不了“固执老板”

郗超绝对是这场闹剧里的“人间清醒”,但可惜“打工的拗不过掌权的”。

他先是看透老爹郗愔“缺心眼”,果断撕信重写,帮桓温拿到徐、兖兵权(算帮老板解决了内患);后又精准预判“运输风险”“季节风险”“战术选择”,把“输的坑”和“赢的路”都摆到桓温面前——这要是放现代职场,就是“能提前规避风险、给足备选方案”的优秀下属。

但问题是:领导不采纳,再对的建议也是废纸。桓温的“自负”直接堵死了纠错的可能,最后郗超只能看着自己预言的“缺粮、遇冷、撤退挨揍”一一成真,堪称“清醒者的无力感”。

慕容垂:“危机救场王”的操作,把“抓对手弱点”玩到极致

燕国这边前半段慌得“想迁都跑路”,后半段靠慕容垂逆风翻盘,简直是“逆境翻盘的教科书”,核心就俩字:精准。

--先稳心态,再定战术:慕容暐和慕容评吓得要逃,慕容垂一句“输了再跑也不迟”先稳住军心——危机时刻,领导的“镇定”比啥都重要,先把“慌神”的情绪压下去,才能谈后续。

--吃透对手弱点,不打“无准备的追”:桓温撤退时,燕将都想追,慕容垂却按住了:“刚撤退的人肯定防得严,等他们跑累了、士气崩了再打”。果然,桓温带着人昼夜狂奔700里,累得像“散架的狗”,慕容垂再追,还让慕容德设埋伏“前后夹击”——这就是“不贪快、只抓对手疲惫期”的精准打击,比“瞎冲乱打”高效10倍。

--借外力补短板:知道自己打不过,果断找秦国求救,还舍得“虎牢以西”当筹码——现代商业里“借力破局”的思路,先解决眼前的危机,再谈后续的利益分配,比硬扛着等死聪明多了。

秦国王猛:“长线投资”的高手,把“趁火打劫”玩成“战略布局”

王猛绝对是这场混战里的“隐形赢家”,他给苻坚的建议,堪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范:

--不看眼前恩怨,只算长远利益:大臣们都觉得“燕国以前不帮咱们,现在也别帮”,王猛却看透了核心:“桓温赢了,秦国就危险;帮燕国打退桓温,燕国元气大伤,秦国再趁机吞了它”——这就是“不被情绪左右,只看战略格局”,现代投资里“放长线钓大鱼”的思路,比盯着眼前的小恩怨格局大太多。

--“救场”还留后手:派苟池、邓羌带兵去救,还派姜抚去报信,既卖了燕国人情,又能近距离观察双方实力——既没把自己陷进去,又为后续“吞燕国”埋下伏笔,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最后总结:这场北伐输在哪?——全是“现代管理”的反面教材

桓温北伐的失败,根本不是“运气差”,而是“全方位的管理失当”:

--领导层面:自负、不听劝、分不清“政治内斗”和“核心任务”的优先级;

--战略层面:忽略“后勤保障”这个底线,不做风险预案,战术选择摇摆还固执;

--团队层面:晋国内部不团结(大臣给桓温使绊子),执行层掉链子(袁真没打开石门);

--对手层面:慕容垂的“精准破局”+王猛的“长线布局”,把桓温的所有弱点都拿捏得死死的。

说白了,就算没有慕容垂和王猛,桓温这种“把个人骄傲凌驾于团队利益、把主观臆断代替专业分析”的操作,翻车也是早晚的事——这事儿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刚愎自用的老板,不听下属的专业建议,忽略项目风险,最后把好项目搞黄”的职场故事,只不过换了个古代战场的壳子而已。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