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使臣被说中心事,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讷讷,连连摆手道:“公主明鉴,下官绝无此意!”
“就算本宫真存了这个心思,你们齐国 —— 还有在座各位,要不要派人来学?”
这话问得直接,却戳中了所有人的软肋。齐国使臣下意识看向本国话事人三皇子田昊,田昊几乎是立刻起身,躬身道:“自是要的。”
温九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语气平淡却字字有力,“有研习天玑策的机会,哪怕明知本宫要把天下匠人聚到一处‘处置’,你们也会派人来偷师 —— 毕竟这是赌一个富国强兵的机会,谁也舍不得错过。
所以,都歇了那些小心思,乖乖听命便是。”
田昊忙不迭应声:“公主所言极是。”
见众人神色敛了,温九话锋一转:“本宫今日为各位引荐三位负责此事的大人。”
她先指向左侧一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儒雅的男子,“这位是工部尚书唐禹衡,”
又指向旁边一位身材微胖、眼神精明的官员,“这位是户部尚书杜怀弼。他二人已带着手下官员研习天玑策近半年,如今大端境内粮食增产、水利兴建,用的都是秘典上记载的技巧法子。”
这话一出,使臣们顿时向二人投去艳羡的目光 —— 能提前半年接触天玑策,还能将法子落到实处,这两位尚书日后的前程,简直不可限量!
最后,温九的目光落在殿角一位身着朱红官袍、气质沉稳的男子身上:“这位是少府监于川,往后天玑策的事,全由他统筹,直接听命于本宫。
这段时日,他在唐、杜二位尚书的帮衬下,已培养出不少匠人 —— 耕田的农师、识药的医工、修水利的工匠、纺布织染的巧娘,还有诸多杂艺,皆有涉及。
你们此次回国,可根据本国需求,同于府监申请带走几人。这些匠人会的东西,都会倾囊教授给你们。具体怎么选、怎么带,让于府监跟你们细说。”
竟还能带走现成的匠人?这可是意料之外的好事!使臣们一时间都有些不敢相信,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于川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后沉声道:“各位若需哪方面的匠者,需先列个明细告知于某,某这边会尽力满足诉求。但有一事需说清楚 —— 所有匠人自被各位选中那日起,便不再是大端百姓,而是你们的国人、你们的子民。”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是善待他们、尊奉为师,还是苛待忌惮、处处防备,全由各国自行定夺。
但有一条规矩:若农师死于齐国,齐国便永久失去来大端学习天玑策中农事技艺的资格;若织染师死于魏国,魏国亦然 —— 其他各国,以此类推。”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使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觉得这规矩有些奇特,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妥。
于川似是看出了众人的心思,笑了笑:“于某素来相信人性,这些匠人食谁的俸禄,自该忠于谁。
但也得防着各国疑心过重,让他们无辜丧命 —— 不瞒各位说,培养这些人,我与唐大人、杜大人,着实费了不少心血。不过公主心怀天下百姓,既愿将天玑策公之于众,这事我们便责无旁贷。”
使臣们当即反应过来,齐齐躬身高喊:“公主大善!”
温九摆了摆手,语气平静:“于川,继续说正事。”
“是。” 于川颔首接着道,“还有一事需各位知晓,眼下这些匠人所学,不过是天玑策中的十之一二。你们若想学习更多技艺,还需派更多人前来。
每门技术需要什么样的人选,本宫会提前列好明细告知各位。有些工种适合男子,有些工种适合女子,各国需严格按照要求确定研学人选,不可随意替换。”
这要求合情合理,毕竟术业有专攻,使臣们没有半分犹豫,纷纷应下:“我等遵令!”
只是他们没料到,待后续拿到那份 “人选明细” 时会何等惊讶 —— 那些标注 “需女子研习” 的工种,竟占了足足一半,连耕田、修水利这些素来由男子经手的事,都赫然在列。
众人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紫宸宫中,温九送行段啸阳。
大端这边她能应付,段啸阳老是不在大宣也不行。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