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贯?!
这可是行走的三十万贯。
还有那辆金丝楠木宫车,王勃都不想算了,
这太原豪强丁氏,真特么是硬实力!
“太原坐拥汾河两岸,一直是并州最好的地方。赵国粮食直到今天,都还依赖太原郡。”
“北疆商路、产粮大郡,又是皇亲国戚,如何能不强大?”
----------------
幽州楼上观幽州,
幽州河畔说幽京。
幽州楼,
坐落于东城外的幽州河西岸。
王勃、杨炯两人,从西市高家布廊出发,沿着横城的尚善街走,
要先过集贤坊,再过崇业坊,
经过两条街,看见巡更武侯衙门后,再走千步,就能看见内水司了。
幽州全城采用了定襄模式的自流水,
只是帝都用的地河,没有像定襄城那样用天河。
也就说,赵国帝都幽州,有两套城内水渠系统。
一套是污水,一套是饮用水。
两套水渠,既要考虑高低落差自流,又要互不干扰,还要铺满偌大的幽州城。
如此雄伟的水道,堪称城池建设的终极艺术。
别人不知道此物的价值,王勃是知道的。
如此情况,幽州城在用水的民力和民间花费,都会很低。
要知道,不少梁国城池,运水行业都是被垄断的。
单单这一项,赵人不需要为饮用水发愁,就能节省多少银钱。
而百姓手里银钱多了,他自然就会去买东西,
从而良性循环,进一步刺激市场,让幽州城高速发展。
听着‘哗啦哗啦’的流水声,看着高大水车带动的工坊,王勃自嘲的笑了笑。
梁国跟赵国,民生上看,是没有可比性的。
从内水司衙门,沿着城墙北走,就能看见赵国帝都的崇文门。
幽州城,遵循了北疆东文西武的命名传统。
崇文门城墙高十丈,上有箭楼数座,望楼两座。
城门洞前,赵兵众多,右进左出,所有马车一律检查。
王勃、杨炯两人孑然一身,自是走的行人道,时间还算凑合。
要是走货道,那可就有的等了。
过了崇文门后,
天高海阔,大地苍茫。
幽州城外的耕地,宛如阡陌,井井有条。
在几百步外,王勃看见一个大驿站,
奇怪了?!
里面有专门载人的小马车,还有两人抬的轿子,
更有出租的五花大马,和打扮像书童的农夫。
“怎么回事?”王勃不解。
“哦,这个啊。”杨炯看了一眼,淡然道,
“这些都是给去幽州楼的士子们准备的。但大多来这里的,都是像王兄一样的。”
“当然,杨某说的家资,不是才能。王兄之才……很高。”
有市场就有需求,文人雅士上幽州楼,
题诗作对,文词比斗,那都是上档次、有身份的事。
岂可脚踩泥巴,走路过去,那不有失了体面?
要是让那些小娘子、清倌儿看见,还以为公子给不起银子呢。
幽州,崇文门城外,
驿站门口,
王勃看见,杨炯说的还是中肯,
这里面,确实有不少赵国士子扎堆,他们或者三五成群,或者结伴而行。
从服饰上看,有各家书院的,也有各家宗族的。
他们高谈阔论,大批朝政黑暗,厌恶贪腐,向往血与火的战场,
王勃听见了他们的谈论,
时而围绕关中余建山难敌,
时而又觉得应该剿灭西突厥,恢复大汉之西域。
“哼哼,可笑可笑……”这些的看法,在王勃眼里,全是小儿之谈,
“真是可怜。幽州楼?进不去圈子,不要勉强。”
“猪肉并不因为摆在羊肉摊,就能卖上羊肉价,它还是猪肉。”
白衣飘飘的王勃,对于这些打肿脸充胖子,
在此地租用马匹、车架的赵国书生,感到深深的失望。
虚荣、虚伪、虚学!
幽州楼有实力再去,没实力装什么呢?
驿站里,才子王勃一边心里鄙夷,一边走在泥巴大院里。
某一刻,他忽然身子一斜,在一匹上好的枣红马前停了下来,
“嘿嘿嘿……就它了。杨兄,付钱。”
“哦,好的。”衣着朴素的杨炯,在掌柜奇怪的目光中,掏出了一锭官银。
“愣着干嘛,找……找银子啊。”
掌柜脸色有些发黑,眼睛一斜,
他怀疑这两货是来捣乱的,但他没有凭证。
“沙老三,找银子了!给老子均点银子。”
“特么的,最近总是收官银,又要交税,又耽误事。”
“你说这些穷鬼,用官银干嘛?打肿脸充胖子吗?”
……
……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