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封疆 > 第593章 永熙新朝

第593章 永熙新朝(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多尔衮率领的残兵败将,丢掉了几乎所有辎重、火炮,连掳掠来的金银财宝也大多遗弃在路上,只来得及带上少量最珍贵的细软和象征权力的印信。

旗帜歪斜,盔甲不全,士兵们个个面如土色,惊魂未定,马蹄踏起的尘土中弥漫着失败和恐惧的气息。

一路上,关于逃亡路线的争执在残存的将领中爆发。

有人主张直接退往关外,回到盛京再图后计,声音中带着绝望的哭腔:

“王爷!北京守不住了!魏阎王转眼就到!回老家吧!”

也有人不甘心放弃这唾手可得的北京,提议固守北京待援,或者退往山西与已投降清廷的明将的姜镶汇合,声音嘶哑而激动:

“北京城高池深,岂能轻易放弃?烧了宫殿也不能留给明狗!”

提到“烧宫殿”时,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戾气,他回头望向越来越近的北京城廓,又看看身边稀稀拉拉的残兵,最终这疯狂的念头被更深的恐惧压了下去。

他怕彻底激怒魏渊和汉人,引来不死不休的追杀。

“来不及了!魏贼追得太紧!直出居庸关,回盛京!”

多尔衮嘶哑地吼道,脸上肌肉抽搐,带着刻骨的怨毒和不甘。他明白,这次入关的宏图霸业,竟被那个叫魏渊的人,生生碾碎了!

他恨李自成的不堪一击,更恨魏渊的狠辣决绝。

五月二十五日,魏渊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那面“魏”字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散发着无形的威压。

城头稀稀拉拉的清军守兵,他们多是投降的汉军旗和少量真满洲,看着城外无边无际、杀气腾腾的明军,吓得两股战战,面无血色。

北京城内,早已暗流汹涌。

自大顺军入城以来,连续的高压统治让百姓苦不堪言,人心思明。

当“永熙皇帝”的旗号在通州战场响起,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北京时,犹如在死水中投入巨石!

那些躲藏起来的前明官员、士大夫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秘密聚集,焚香祷告,对着皇宫方向叩拜。

“苍天有眼!太子殿下…不,是永熙皇帝!正统回来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在家中密室对着南方老泪纵横。

“崇祯爷啊,您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大明气数未尽啊!”

他们开始暗中串联,准备迎接王师。

普通百姓也深有感触,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口。街头巷尾,人们交头接耳,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听说了吗?是太子爷!在魏大将军保驾下打回来了!”

“魏阎王…不,魏大将军把鞑子和闯贼都杀败了!”

“永熙…永熙…这年号好!咱们的皇上回来了!”

许多人偷偷将珍藏的崇祯皇帝牌位、画像重新请了出来,供奉在隐蔽之处。

一种期盼正统、渴望结束异族统治的强烈情绪在城内弥漫。

而清廷任命的伪官们惶惶不可终日,紧闭府门。

原本嚣张的八旗兵们也收敛起来,躲在家中瑟瑟发抖。市面萧条,但人心却前所未有地凝聚在“永熙”这面旗帜下。城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等那最后的爆发。

五月二十六日,决定性的时刻来临。

魏渊并未立刻强攻,只是陈兵城下,强大的军威如同实质般压迫着城内的守军和人心。

城内的明朝遗民力量在“永熙”旗号的感召下,暗中联系了部分尚有良知的降将和守城军官。

当看到城外军容鼎盛、士气如虹的明军,再想想魏渊在通州展现出的雷霆手段和“降者免死”的承诺,以及城内汹涌的民意,留守的极少数清军将领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

午时,德胜门在无数双期盼的眼睛注视下,缓缓地、沉重地打开了!

没有激烈的战斗,没有玉石俱焚的抵抗。

城门洞开的那一刻,阳光洒入城内,仿佛驱散了笼罩已久的阴霾。

守城的士兵丢下武器,跪伏在道路两旁。自发聚集起来的百姓涌上街头,许多人忍不住失声痛哭,高喊着:

“王师进城了!”

“大明万岁!”

“永熙皇帝万岁!”

场面悲壮而感人。这是人心向背的胜利,是“永熙”正统招牌下凝聚力的体现。

当魏渊亲率精锐甲士,护卫着永熙帝朱慈烺的车驾进入北京城,穿过熟悉的街道,最终抵达承天门时,朱慈烺掀开车帘,望着眼前巍峨的宫墙,百感交集。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