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曹操跟袁绍的追求是一致的,只是实现的路径不同罢了。
袁绍想要的,是以汝南袁氏为主,统领天下士族阀阅,以此为新世制定规则。
而曹操呢,更倾向于并存,甚至要用寒门庶族制衡士族阀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控全局。
如果真要倚仗士族阀阅,那今后定然会被架空的。
正是联想到这些,又叫曹操联想到曹氏身上。
一旦真将袁绍击败了,把汝南袁氏倾覆了,那他面临的处境,可要比袁绍要复杂的太多了。
天子就不说了。
明面上忠于天子,忠于汉室的那帮老臣,还有那帮宗亲,是打着这样的旗号,看似是在维护天子,实则却是在维护和增扩自身及宗族利益。
他们不会坐视曹氏坐大,会想尽办法牵制。
既然涉足其中了,就要适应环境,善用规则,如果连这些都习惯不了,那干脆就别在这个圈子了。
看似外患解决了,实则新的外患又来了。
关键是这个外患,还是包装成内患体现的。
如果仅是这样,曹操还不会如此,可问题是他麾下一帮文武,已然有一些,对自家嫡长子麾下的文武,有意见,有不满了。
这不是因为想跟曹昂对着干,实则是那帮更年轻的,晋升的速度太快了,对这种心理,曹操是能理解的。
毕竟这些老臣跟随他多年,立下汗马功劳,心里自然有计较,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要打这一仗的原因。
为的就是解决此事。
可因为联想的多了,曹操就想到另一件事,一旦袁绍这一外患没了,那么他麾下的那帮文武,是不是会有别的想法?
毕竟眼下大敌当前,众人都能齐心协力,可等外患尽除,内部该如何平衡,这便成了新的难题。
权力的诱惑太大了。
一旦有人利用这点,则曹氏内部势必起内耗,而在这一过程中,他的那些子嗣及冠了,成婚了,这就又叫一帮群体跻身到核心圈层了,这不可避免的会加剧某些分歧,而这些分歧不能妥善引导,便极易演变为派系之争。
派系之争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明面上的争,而在于暗地里的斗,甚至是不分形势的推波助澜!!
在过去,曹操无需考虑这些。
毕竟外部的压力,使其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了。
也是这样,其麾下的核心群体,中坚力量,外围存在,都知道轻重缓急,不会做太出格的事。
但等到袁氏这一外患没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届时内忧外患的重心将悄然转移,矛盾不再是来自强敌,而是源于内部权力的分配与制衡。
曹操不知道的,是他在心忧今后可能会遇到的局面时,这间接影响到了麾下的文武,特别是那些谋主谋士。
尽管跟曹操的对话,郭嘉是只字未提,可程昱、荀攸、毛玠、董昭这些人,又有哪个是蠢笨之人?
自家明公的变化,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然而在这件事上,他们默契的选择了沉默,有些事他们是能提出建议的,但是有些却是不能的,作为曹操的追随者,他们也是要避嫌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