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聚将议策析敌我
词曰:
帐内灯如豆,诸将献良谋。
敌我优劣细剖析,北伐路渐浮。
蜀甲藏锋锐,魏营有隙漏。
且待秋高风劲时,铁骑踏雍州。
阴平道的军帐里,牛油灯的火苗舔着灯芯,将五张脸映在地图上。姜维的铁肢按在\"祁山\"二字上,指节因为用力泛出青白——这是他第七次在地图上标注祁山,羊皮纸的边角已经磨出毛边,露出底下的麻线。
\"邓艾在祁山增了三个营,\"张达用炭笔在地图上画了三个圈,炭灰落在他补丁摞补丁的袖口上,\"都是从洛阳调来的'突骑营',马快刀利,去年在陈仓把羌骑冲得七零八落。\"他往嘴里塞了块青稞饼,饼渣掉在地图的\"渭水\"处,\"不过他们的粮道得绕陈仓,至少要走三天,这是个破绽。\"
狼女的银枪突然戳向\"武都\",枪尖挑着根羊毛——是今早羌骑从魏军哨兵身上薅下来的,\"诸葛绪的新兵营里,有不少是被强征的西羌牧民,昨天还有人往咱们这边扔石头,石头上裹着布条,写着'想回家'。\"她突然笑了,露出尖尖的虎牙,\"我让羌女绣了五十个'归'字香囊,夜里让细作混进去,保准他们军心大乱。\"
王二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土里画着魏军的布防图——他以前在邓艾帐下当粮官时,跟着巡营画过三次。\"邓艾的中军大营在沓中,\"树枝划过泥土的声音像春蚕啃桑叶,\"他最宝贝那批新造的'连弩车',就藏在营寨左后方的高台上,那里只留了五十个老弱看守,说是'灯下黑',没人敢偷。\"
刘老爹的拐杖突然敲了敲王二的手背:\"小娃娃懂什么。\"老人往火堆里添了块松木,火星溅在地图上,\"那是邓艾的诱敌计,高台底下埋了二十具'冲天炮',去年在祁山,咱们三个弟兄就是这么没的。\"他眯起眼睛,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片干枯的当归,\"不过他的药材快用完了,上个月让陈仓的药铺送了三车当归,路上被咱们劫了两车半。\"
姜维突然抓起案上的酒囊,往每个人碗里倒了半碗——是羌寨自酿的青稞酒,辣得像火烧。\"秋分时,祁山的麦子该熟了。\"他的铁肢在地图上划了道弧线,从阴平道直抵祁山南侧的\"落石坡\",\"邓艾肯定会派军护粮,到时候......\"
\"咱们就劫他的粮车!\"王二猛地站起来,碗里的酒洒在地上,在泥土里晕开个小水洼,\"落石坡的弯道只能过一辆车,我带五十人去炸石头,把他们堵在里面!\"
\"不行。\"姜维摇头,铁肢指向\"卤城\",\"邓艾在卤城藏了五千预备队,落石坡一有动静,他们半天就能赶到。\"他喝了口酒,辣意从喉咙烧到胃里,\"要打就打他的'七寸'——祁山堡的粮仓,那里是邓艾的命根子。\"
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是羌骑的斥候,他手里举着个麻布包,里面是块魏军的军牌,牌上的\"秦\"字被人用刀刻得乱七八糟。\"邓艾杀了三个想逃回家的西羌兵,把人头挂在祁山堡的旗杆上,\"斥候的声音发颤,\"还说谁再敢通敌,就屠了附近的羌寨。\"
狼女的银枪\"哐当\"砸在地上,火星溅了她一裤腿:\"我现在就带羌骑去拆了祁山堡!\"
\"坐下。\"姜维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铁肢轻轻抚摸着军牌上的刻痕,突然笑了,\"邓艾这是急了,想逼咱们动手。\"他往地图上的\"段谷\"指了指,\"这里的芦苇能藏三千人,等他护粮队经过,咱们就......\"
牛油灯突然\"噼啪\"爆了个灯花,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决心。王二把树枝掰成两段,一段写\"蜀\",一段写\"魏\",然后把\"魏\"那段狠狠踩在脚下;狼女用银枪在地上刻了个大大的\"杀\"字,羊毛缨子随着她的呼吸轻轻晃动;张达往火堆里扔了块干牛粪,火苗腾地窜起,把地图上的\"祁山\"照得通红。
天快亮时,军帐的门被推开,晨雾裹着麦香涌进来。姜维看着诸将离去的背影——张达要去清点连弩箭,狼女得去给羌骑分发新磨的箭头,王二自告奋勇去查探落石坡的路况——突然觉得铁肢充满了力气。他弯腰捡起王二踩断的\"魏\"字树枝,扔进火堆,看着它化为灰烬,就像看着那些挡在北伐路上的障碍。
第二折 制定方略分步进
词曰:
兵分三路进,步步为营谋。
先取祁山断粮道,再逼渭水头。
羌骑扰侧翼,步卒拔坚楼。
待得冬雪封秦岭,长安指日收。
阴平道的晒谷场上,五十个稻草人被绑在木桩上,穿着魏军的皮甲,手里举着木矛,远远看去像真的士兵。姜维站在土台上,手里举着面红旗,红旗上用金线绣着个\"汉\"字,是城里的绣娘连夜赶制的,针脚歪歪扭扭,却比任何旗帜都让人热血沸腾。
\"第一路,由张达带领。\"红旗指向西北方,那里的稻草人被摆成密集的方阵,\"带两千蜀汉旧部和归降魏兵,穿魏军的皮甲,假装是邓艾的粮队,从阴平道西侧的小路绕到祁山堡后,记住要在午时三刻准时点燃狼烟——用干艾草混硫磺,烟是青色的,好认。\"
张达往前一步,手里的环首刀在阳光下闪了闪——这是他用三斤青稞换来的,刀鞘上还留着前主人的名字\"李三\",被他用锉刀磨掉了。\"属下保证,就算只剩一口气,也把狼烟点起来!\"他身后的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晒谷场的石碾子都在晃。
姜维的红旗转向东北,那里的稻草人稀稀拉拉,有的趴在地上,有的藏在麦秸垛后。\"狼女带一千羌骑,\"他的铁肢指向最远处的麦秸垛,\"你们的任务是骚扰邓艾的右翼,不用真打,放几箭就跑,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东边,最好能把诸葛绪的新兵营引出来遛遛。\"
狼女的黑马突然人立而起,前蹄在地上刨出个坑。她摘下头盔,露出被汗水浸湿的头发,发梢还缠着根红绳——是羌人祈求胜利的信物。\"保证让他们像追兔子一样追我们!\"她突然甩了个响鞭,羌骑们的马纷纷躁动起来,蹄声像闷雷滚过晒谷场。
\"王二。\"姜维的红旗最后指向南方,那里的稻草人被摆成押送粮草的样子,\"你带五百人,穿着咱们归义营的衣服,推着二十辆空粮车,慢悠悠往祁山堡走。\"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些发霉的麦粒,\"把这些撒在路边,让邓艾以为你们是运粮的,放松警惕。\"
王二接过布包,突然挠了挠头:\"将军,要是他们真来抢粮车咋办?\"
\"那就把粮车给他们。\"姜维的铁肢拍了拍他的肩膀,\"车板底下藏着硫磺和火石,等他们把车推回营寨,夜里就......\"他做了个\"炸\"的手势,王二顿时笑了,露出两排白牙。
刘老爹拄着拐杖,在稻草人之间转悠,时不时用拐杖戳戳这个的肚子,碰碰那个的腿。\"这个稻草人扎得不对,\"他指着个举矛的稻草人,\"魏军的突骑营都是左手持盾,你们看这矛握反了,邓艾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他突然压低声音,对姜维说,\"我让屯田的老伙计们在粮车里混了些'瞌睡草',磨成粉撒在麦粒里,魏军吃了准睡三天三夜。\"
太阳升到头顶时,演练开始了。张达的队伍穿着魏军皮甲,迈着整齐的步伐往西北走,路过土台时,每个士兵都往嘴里塞了块\"魏兵饼\"——是用发霉的麦子做的,故意做得又干又硬,模拟魏军的军粮味道。
狼女的羌骑像一阵风似的冲出晒谷场,银枪上挑着稻草人首级,在烟尘里拉出长长的影子。他们的马蹄声故意踩得很重,还时不时放几支响箭,远处的哨兵看到,还真以为魏军右翼遇袭,慌忙敲响了铜锣。
王二的粮车队走得最慢,车夫们有气无力地吆喝着牲口,车轴故意抹了沙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像随时会散架。路过个水坑时,王二还故意让车陷进去,骂骂咧咧地指挥士兵推车,溅了满身泥点——这是他以前在魏军当粮官时,看运粮队偷懒学来的。
姜维站在土台上,看着三支队伍消失在不同方向,铁肢轻轻握住了腰间的佩剑。剑鞘上的\"汉\"字被摩挲得发亮,那是诸葛亮临终前亲手刻的。他想起老丞相说过的话:\"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真正的胜利,不是杀光敌人,而是让他们知道,抵抗是徒劳的。
傍晚的霞光把晒谷场染成金红色,刘老爹指挥着屯田百姓收拾稻草人。一个叫狗剩的小孩抱着个稻草人脑袋,跑过来问姜维:\"将军,什么时候能打到洛阳啊?我爹说,我爷爷就是在洛阳城外被魏军杀的,我想给他报仇。\"
姜维蹲下身,摸了摸狗剩的头。孩子的手冻得通红,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快了。\"他指着天边的晚霞,\"等这霞光铺满渭水,咱们就出发。\"狗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抱着稻草人脑袋跑向正在做饭的灶台,嘴里喊着\"给爷爷报仇去\"。
第三折 厉兵秣马备奇袭
词曰:
连弩机括紧,刀斧磨得亮。
羌骑鞍前备干粮,甲胄晒朝阳。
硝石硫磺足,火罐码成行。
只待将令一声下,奇袭祁山岗。
阴平道的军械坊里,木屑和铁屑混在地上,踩上去\"沙沙\"响。三个铁匠光着膀子,正抡着大锤锻打矛头,火星溅在他们黝黑的脊梁上,像落了场金雨。张达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个魏军的矛头比对——这是上个月从武都缴获的,淬火工艺比蜀汉的好,矛头更尖,还淬了防锈的油脂。
\"照这个样子打,\"张达用炭笔在地上画了个矛头,\"长度加一寸,尾端凿三个孔,能穿铁环,串起来背在背上不晃。\"他捡起个刚打好的矛头,用手指弹了弹,\"叮\"的一声脆响,比魏军的调子更清,\"这个好,能当哨子用,紧急时吹三声,就是集合信号。\"
角落的木架上,摆着二十具连弩。王二正蹲在地上给弩箭涂毒——用的是羌寨的\"麻沸草\",涂在箭头上,见血就发麻,不会致命,但能让人瘫软半天。\"邓艾的兵最怕这个,\"他往箭杆上缠红布条,\"上次在武都,一个魏兵中了箭,手抖得连刀都握不住,跪地求饶时还尿了裤子。\"他突然压低声音,\"刘老爹说这毒见热就失效,让咱们藏在竹筒里,别靠近火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