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大唐:我养新城小,新城养我老 > 第208章 守家的常山公主

第208章 守家的常山公主(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其实常山公主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被群狼环伺,是个瑟瑟发抖的小可怜。

王黄淼淼可是给她留了十个具有炼气三层实力的傀儡,小公主还给她画了满满一保险柜的护身符,总共有几万张。

踢到常山公主那可真是踢到货真价实的铁板了。

别看常山公主平时不蔫声不蔫语,不显山不露水的。东北有句话叫做蔫巴人都是干大事的,这孩子绝对有八百个心眼子。

她偷偷给她的傀儡保镖发消息:“小一,你速带二三四来接我。”

接下来的时间,孩子就一直装自闭,一副承受不住打击、半死不活的样子,谁来都不吭气。

王黄一家四口人失踪,留下百亿资产,包括一个景区,一个五百强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两个工厂,一栋摩天大楼,一栋别墅。

怎么可能没有人想打常山公主的主意,以监护人的身份接手这笔资产。

而且不止一个人。

最先上门的肯定是国家派来的人。因为国家掌握的是第一手消息,民众肯定会有一定的延时。

当然,国家肯定是出于真心,是真想照顾常山公主这个遗孤。

但是也不能排除个别存心不良的坏分子趁机以权谋私,趁机来吃绝户。

关键是好人和坏人头上都没有标签,坏人比好人还更像好人,否则早就被收拾了,也不会隐藏这么深。

根本没法判别忠奸。

常山公主索性不管谁来出招,她都坐壁上观,以无招胜有招,看他们斗得你死我活。

等他们分出胜负,再回头找常山公主,发现人早溜回自己地盘了,由不得任何人摆楞了。

因为常山公主会放傀儡,一手一个大朋友那种。

等那些好不容易胜出的坏分子(好人通常没有坏人会玩儿心眼子)查到王黄淼淼的遗嘱内容,更想摔了。

因为王黄淼淼的遗嘱是这样说的,若常山公主大学毕业后,王黄淼淼等四口人仍处于失踪状态,常山公主才有继承权。

在此之前,除了京城的别墅留给常山公主居住,剩下的都交给信托公司打理,所得收入百分之五十作为常山公主生活费,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平均分给王黄家和冯家的亲戚们。

当然了,家族内部还是会有人对常山公主的继承权产生异议。

毕竟常山公主只是养女的身份,而王黄家和冯家却是实实在在的血亲。

但因为王黄淼淼利用附加条款将两个家族和常山公主绑定为利益共同体,即使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也得维护常山公主。

想掀常山公主桌子的人,必定先砸自己的碗。

言简意赅地说,就是常山公主现在没有继承权,谁打她主意都没用。

感觉费劲巴力忙活一场,除了拉了一堆仇恨,结果啥也没捞着,还当了把跳梁小丑给常山公主逗了个闷子。

其实除了房产以外,其余的产业王黄淼淼本来就打算留给常山公主,这样立遗嘱完全是出于对常山公主的保护,怕有人拿她未成年的身份拿捏算计她。

就算王黄淼淼四口人从四维世界回来会收回房产,王黄淼淼也打算把价值七十多亿的房产折现一百亿置业费给常山公主。

小公主作为空间的小主人,她就是光靠卖菜都能发家致富,更何况她还有一个宝石河和几条灵脉,将来势必不差钱儿,所以王黄淼淼原也打算等常山公主长大了,多给她置办一些产业。

王黄淼淼走之前,还去国外赚了一笔外汇——去漂亮国给首富治了个癌症,赚了一亿刀。

除了预防失踪事件发生囤了两个亿的物资以外,剩下的钱都兑换成了现金放在了别墅的地下室里,防止常山公主以未成年的身份去银行取钱不便。

王黄淼淼还给常山公主留了价值二十个亿的宝石傍身。

——这笔财富是谁也不知道的存在。

万一她们真回不来了,常山公主也不会缺钱花。

可谓是给常山公主安排得面面俱到,仁至义尽了。

总而言之,只要是常山公主自己不犯蠢,日子不会难过。

不过目前常山公主还不知道这些,这些都是等她大学毕业后继承遗产才会公布。

现在她单纯地以为自己就是在兢兢业业地执行王黄淼淼交给她的“守家”任务。

她牢牢记得王黄淼淼临行前说的话,得留下来一个人看家,不然等她们回来以后,家没了。

——其实是王黄淼淼不好直言不讳说不带常山公主是怕她拖后腿,伤她自尊,找的一个托词罢了。

第二个对常山公主动手的,是常山公主的亲爹李世民。

前面提到过,李世民早就觊觎小公主和常山公主富饶的封地。

有王黄淼淼她们在,他也就只能想想;现在王黄淼淼她们不在了,他就可以付诸行动了。

他毫不客气地把小公主的封地从大东北换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把常山公主的封地从大草原换到了鸣沙山。

真是父爱如山体滑坡。

这也就算了,反正王黄淼淼不在,常山公主回大唐也不方便,封地她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也没法打理,拿走就拿走吧。

等王黄淼淼回来了,她能用上了,李世民不是得老老实实给她还回来。

可李世民不光想要常山公主的地,还想刷常山公主的卡。

他一直觉得小囊菌作为二道贩子,差价赚得太狠,拿他当冤大头。

上次让小囊菌帮忙代购越野车,一辆价值四十万的坦克肆百,小囊菌硬是报价四十斤黄金。

贞观年间的黄金购买力一克能买大约400斤大米,跟现代黄金市价相若。

唐代一斤近似于六百克。

这样换算下来,就相当于他花了一千九百万,买了一个四十万的东西。

兕子她们在现代,看似是花小囊菌的钱,哪样他没给报销了?

上次他给了小囊菌一块价值千万的顶级和田玉。到长孙皇后的账户上就五十万。

那顶级美玉,在大唐也是奇珍异宝,也值老鼻子钱了。

每每想到这儿,李世民都会感到深深地肉痛。

可别跟李世民说什么小囊菌能帮李世民薅世家的羊毛搞基建。

古往今来,政商都是分离,从政不从商,从商不从政,为的是防止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对市场造成破坏性干扰。

现代社会制度比古代社会进步得多得多,也没见席伯伯跟谁合伙开超市给老百姓赚社保钱。

连政府小蚂蚁都不能染指经商。

关于政商不分带来的危害,可以举一个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王安石变法三分之一的内容就是为了填充国库,神宗皇帝在王安石的建议带头做生意,创立了三种国营企业:

均输法(国营贸易局)、市易法(国营零售店管理局)、青苗法(国营高利贷)。

按理论来说,朝廷应该获利甚大,实际上因为私人企业受到冲击,贸易和商业大为减少,朝廷税收受损到惊人的程度。皇帝在百姓心目中已经降低为与民争利的贩夫走卒。

很多小人更是把变法当成是钻营的一种途径,比如吕惠卿、邓绾等人。大宋朝纲败坏、朋党之争自此伊始。

万不得已的时候(贞观前六年天灾人祸不断,实在是太穷了),李世民也搞过类似青苗法的“捉钱令史”,经济缓和后褚遂良立刻指出来这么搞容易朝纲崩盘。

后来有一次王黄志宏和褚遂良、房玄龄、阎立本等人一起钓鱼赏月喝酒吃烧烤,无意中说起了苏轼,提到苏轼那必然提到王安石变法,硬融进来的李世民就听了那么一耳朵。

李世民还记得当时褚遂良那脑瓜子昂地,跟获胜的大公鸡似的,一副智商太满,得往下流点得德行。

所以从商,是皇帝最下下策的选择,而上上选择是想方设法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来创造税收。

比如放开禁酒令,鼓励民间酿酒纳税。研究琉璃制作之法,制作高奢商品大同蓝;发展民族手工业来赚取外汇……

况且李世民动不了世家可真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世家之所以能够把持朝政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人家文化影响力超强。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山西龙门王家的族长王通。他有一个弟弟,叫王绩,凭借一首《野望》坐定了唐诗第一楼沙发,他还有一个孙子叫王勃,初唐诗坛扛把子。

最牛逼的是他的学生: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温彦博、薛收、陈叔达、窦威……

除了薛收死太早,没混上宰相,剩下的都是初唐的宰相。

连军神李靖都受过王通的教导,就是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弟子存有异议。

没有世家,李世民都没有人可以用,你让李世民怎么动?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