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忍不住道:“管他什么身份,我先杀了这几个狗官,救了那女子再说!”说罢,就要拔刀。宋江忙道:“兄弟稍安勿躁,我有一计。”遂附在燕顺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燕顺听后,连连点头:“好计!”
当下,燕顺走上前,对那几个官兵道:“尔等是刘都监的人?可知我等是谁?”那为首的官兵见燕顺衣着华丽,气势不凡,忙躬身道:“小人不知,敢问大人是?”燕顺道:“我乃济州府统制,奉知府大人之命,前往郓城公干。刘都监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可知这是触犯王法的?”
那官兵吓得脸色发白,结结巴巴道:“是……是刘都监的命令,小人只是奉命行事。”燕顺道:“我不管是谁的命令,这女子我要带走,交由知府大人发落。你等速回禀刘都监,就说此事我管定了!”
那官兵不敢违抗,只得放了张屠户之女,灰溜溜地走了。张屠户父女连忙跪倒在地,向宋江等人磕头道谢:“多谢官爷救命之恩!”宋江扶起他们,道:“老人家不必多礼,此乃我等分内之事。你父女二人速速离开此地,以免刘高再来寻事。”
张屠户父女谢过之后,匆匆离去。围观的百姓见官兵退去,纷纷称赞宋江等人是“清官”。燕顺道:“哥哥,此地不宜久留,刘高得知此事,必定起疑,我们快些离开吧。”
众人加快脚步,出了清风镇,往郓城方向而去。行至午后,忽听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回头一看,只见尘土飞扬,数百名官军手持刀枪,呐喊着追了上来。燕顺道:“不好,定是刘高那厮察觉了,派兵来追!”
王英怒道:“怕他个鸟!待我去杀退他们!”说罢,就要拨马回头。宋江道:“不可,官军人数众多,硬拼恐难取胜。前面有片树林,我们且退入林中,再作计较。”
众人依言,策马奔入树林。这片树林十分茂密,枝叶交错,阳光都难以穿透。官军追到林边,不敢贸然进入,只在林外呐喊。为首的军官,正是刘高麾下的都头李成,他手持长枪,喝道:“反贼休走!速速出来受降,否则踏平此林!”
燕顺对宋江道:“哥哥,我等不如分兵两路,一路从林后突围,前往郓城接太公,一路在此牵制官军,如何?”宋江道:“不可,我等若分开,兵力更弱。不如我与阮小七、杜迁、宋万率二十名喽啰,往郓城方向突围,你与王英、天寿率剩下的人,在此设伏,待官军进入林中,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再赶来与我等会合。”
燕顺道:“哥哥放心,我等定不负所托!”当下,宋江与阮小七等人悄悄绕到林后,趁官军不备,策马冲出。李成见有人突围,忙分兵去追,只留下一百余名官军在林外守候。
燕顺见官军分兵,对王英、郑天寿道:“时机已到,动手!”三人率喽啰从林中冲出,官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燕顺手持蛇矛,直取李成的副将,那副将哪里是燕顺的对手,只一回合,便被挑落马下。王英和郑天寿也各展神通,刀斧齐施,官军死伤惨重。
李成正率军追赶宋江,听闻身后喊杀声震天,心知不妙,忙率军回撤。待他回到林边,见官军已溃不成军,燕顺三人正率军追杀,气得哇哇大叫,挥枪便向燕顺刺去。燕顺挺矛相迎,两人你来我往,斗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郑天寿见状,挥斧上前助战。李成以一敌二,渐渐不支,虚晃一枪,拨马便逃。燕顺等人哪里肯放,率军紧紧追赶,一直追出十余里,见官军已逃远,才收兵回营。
再说宋江等人,突围后一路疾驰,傍晚时分,便到了郓城县宋家村附近。宋江命阮小七等人在村外等候,自己则扮作寻常百姓,悄悄进村。行至家门口,见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封条,心中一紧,忙绕到后院,翻墙而入。
院内杂草丛生,蛛网遍布,显然已许久无人居住。宋江走进屋内,见家具都蒙着一层灰尘,桌上放着一封书信,正是宋太公的笔迹。宋江拆开一看,信中写道:“吾儿宋江,自你江州事发,官府便派人来捉拿为父,幸得庄客相助,为父已逃往横海郡柴大官人处。你若回来,切勿停留,速往柴家庄寻我,再作计较。”
宋江读罢,心中又忧又喜,忧的是老父被迫离家,喜的是父亲平安无事。他将书信收好,正待离去,忽听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是官兵的叫喊:“宋江那厮定藏在里面,快进去搜!”
宋江暗道不好,忙从后院翻墙而出,与阮小七等人会合,道:“我父已逃往柴家庄,此地不宜久留,我们速往横海郡!”众人策马离去,刚出村不远,就见一队官兵从对面赶来,为首的正是郓城县都头朱仝。
朱仝见了宋江,心中一惊,随即喝道:“宋江,你可知罪?官府正四处捉拿你,还不快快束手就擒!”宋江道:“朱都头,我宋江并非歹人,只因遭人陷害,才落得今日下场。我今要去寻我父,还望都头念在往日交情,放我一条生路。”
朱仝与宋江素有交情,心中本就不愿捉拿他,又想起晁盖劫法场之事,知道宋江已与梁山好汉为伍,硬拼恐难取胜,便叹了口气,道:“宋江,我念你是条好汉,今日便放你过去。但你切记,日后若有机会,当为国效力,莫要再做反贼之事。”说罢,挥手让官兵让开一条路。
宋江拱手道:“多谢朱都头,宋江永世不忘大恩!”说罢,率众人策马而去。朱仝望着宋江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随即命官兵回县,只说未见到宋江踪迹。
宋江等人一路疾驰,行了三日,终于到了横海郡柴家庄。这柴家庄乃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柴进所居,柴进为人仗义疏财,喜好结交天下好汉,江湖上人称“小旋风”。宋江曾与柴进有过一面之缘,此次前来,心中颇有些底气。
众人到了庄前,宋江上前敲门,庄客见了宋江等人,忙入内通报。不多时,柴进亲自迎了出来,他身着锦袍,头戴纱帽,面如冠玉,目若流星,见了宋江,大笑道:“公明哥哥,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宋江忙上前见礼:“柴大官人,小弟今日前来,是有事相求。我父因我遭难,逃往贵庄,不知官人可见到他?”柴进道:“宋太公已于三日前到了庄上,此刻正在后堂歇息。哥哥快请进,我已备下酒肉,为哥哥接风洗尘。”
当下,柴进引宋江等人入庄,到了后堂,宋太公见了宋江,父子二人相拥而泣。哭过之后,宋江将江州劫法场、清风山遇好汉、郓城寻父等事,一一向柴进细说。柴进听后,赞道:“公明哥哥果然是条好汉,危难之际,仍不忘孝亲,又能结交天下英雄,实乃难得。”
席间,柴进道:“哥哥如今虽寻得令尊,但官府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日后恐难有安宁之日。不如随我一同前往梁山,与晁盖哥哥会合,共聚大义,如何?”宋江道:“小弟正有此意,只是不知父亲是否愿意。”
宋太公道:“我儿既已走上这条路,为父便与你一同前往。梁山乃义士聚集之地,总好过四处逃亡。”宋江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