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警局的走廊里,脚步声此起彼伏。重案组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整夜,白板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照片和便签——从郊野公园的“金”案、松江湿地的“木”案,到淀山湖支流的“水”案,三名死者的信息被反复标注,却始终找不到能串联起凶手身份的关键线索。郑丹妮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面前的咖啡已经凉透,桌上摊着王奕提交的第三具尸体解剖报告:死者为29岁女性,生前是一家花店的店员,失踪前曾在下班后去过郊区的便利店,监控只拍到她的背影,未发现可疑人员尾随。
“张昕,三名死者的活动轨迹有没有交叉点?”郑丹妮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连续两天两夜的高强度工作,让整个重案组都处于紧绷状态。
张昕指着地图上的三个红点,眉头紧锁:“郊野公园、松江湿地、淀山湖支流,都在上海郊区,且彼此距离较远,没有直接的地理关联。我们排查了三名死者的社交软件、通话记录和消费记录,除了都是女性、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暂时没发现其他共同点。既不是同事,也不是朋友,甚至没有共同的消费场所。”
郝婧怡抱着一叠资料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第三具死者的家属已经联系上了,确认死者名叫李娜,性格内向,社交圈很小,家属说她最近没有得罪人,也没有和人发生过争执。另外,我们扩大了金条的排查范围,查到三个月前有一家小金店失窃过一批黄金,款式和重量与第一案发现场的金条相似,但失窃黄金已经被熔铸,无法直接比对。”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紧急电话突然响起,尖锐的铃声像针一样刺破了沉闷的空气。郑丹妮猛地站起身,快步接起电话,只听了几句,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挂掉电话后,抓起对讲机,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龙亦瑞!立刻带杨媛媛、郭爽、蒋舒婷去闵行区‘老灶台’火锅店!那里发生命案,一名男性当场被烧成焦尸,初步判断和五行案有关!”
对讲机那头,龙亦瑞刚带着队员回到警局,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听到指令立刻抓起装备:“收到!我们现在就出发,预计十五分钟到现场!”
“郝婧怡,你立刻联系消防部门,调取火锅店的监控,询问现场目击者!张昕,查一下这家火锅店的位置,看看和前三个案发现场有没有关联!”郑丹妮一边下达指令,一边拨通了法医部的电话。
此时的法医部里,王奕和韩家乐刚完成第三具尸体的毒理检测报告,听到电话里郑丹妮的声音,立刻警觉起来:“火锅店失火?男性焦尸?”
“对,目击者说火是突然从死者身上烧起来的,现场没有明显的火源,很可能是凶手刻意布置的,对应五行里的‘火’。”郑丹妮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带着一丝凝重,“前三个都是女性受害者,这次突然变成男性,凶手的作案目标可能发生了变化,你们尽快赶过去。”
“好,我们马上出发。”王奕挂了电话,立刻拿起尸检箱,对韩家乐和徐楚雯说:“徐楚雯,你留下整理第三具尸体的最终报告,我和家乐去闵行火锅店现场。”
十五分钟后,龙亦瑞带着队员赶到“老灶台”火锅店。店外已经围满了围观群众,消防车和救护车停在路边,刺鼻的烧焦味混杂着火锅的牛油味,让人阵阵作呕。几名消防员正在收拾装备,一名消防队长看到龙亦瑞,立刻迎了上来:“龙队,火已经灭了,死者在店内靠窗的位置,我们检查过现场,没有发现电路故障或燃气泄漏,火是从死者身上开始燃烧的,疑似人为纵火。”
龙亦瑞点点头,戴上手套,跟着消防队长走进火锅店。店内一片狼藉,桌椅被掀翻,地面上散落着破碎的碗碟,靠窗的位置围着一圈警戒线,地上躺着一具黑漆漆的焦尸,尸体蜷缩着,衣物和皮肤已经完全碳化,看不清面容,只有大致的人形轮廓。
“杨媛媛,带两个人询问店员和目击者,详细记录火灾发生时的情况,尤其是死者生前有没有和人接触,有没有可疑人员进出。”龙亦瑞的目光扫过现场,“郭爽、蒋舒婷,勘查现场,重点找有没有易燃物残留、打火机或其他纵火工具,注意保护好痕迹。”
就在这时,王奕和韩家乐推着尸检车走进来。看到地上的焦尸,王奕的眉头瞬间皱紧:“死者身份确认了吗?火灾发生时间是几点?”
“还没确认身份,火灾发生在半小时前,店员说死者是独自来吃饭的,进店后只点了一份火锅,还没开始吃,身上就突然着火了。”龙亦瑞解释道,“目击者说火来得很快,瞬间就把人裹住了,他们想帮忙灭火,但火势太大,等火灭了,人已经没救了。”
王奕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检查焦尸。尸体表面已经碳化,皮肤开裂,露出里面的肌肉组织。她用镊子轻轻拨开死者的衣物碎片,发现衣物的燃烧程度比皮肤更严重,且燃烧痕迹集中在躯干和四肢,头部燃烧相对较轻:“火是从死者的衣物或身体表面开始燃烧的,可能是凶手在死者身上涂抹了易燃物,或者使用了延时点火装置。”
她又检查了死者的手部,发现右手手指蜷缩着,似乎死前攥着什么东西,但因为燃烧,已经无法辨认。“需要带回法医部进行解剖,才能确定死因和准确的燃烧原因。另外,现场有没有找到易燃物残留?比如汽油、酒精之类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