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98章

第298章(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马库斯撇撇嘴,指尖戳了戳阿罗憾的头巾:“你那琉璃娇贵,离工坊远才好,别被我的钢锤砸坏了。”

阿罗憾回头怼他,胡茬翘得老高:“你那铁疙瘩哪有我的琉璃金贵?得挨着‘灯火区’才亮堂!夜里灯一亮,客人都往我这跑,让你守着钢锤喝西北风!”

巳时的“食肆样板间”里,老钱正蹲在“锦瓷灶台”前调试。

火苗“呼呼”舔着锅底,把他的脸映得通红:“这灶台用锦灰瓷,掺了罗马人的钢渣,比陶灶耐烧三倍。”

他摸着灶边的凸起,瓷面凉丝丝的:“你看这沿,不烫手——前儿我婆娘试烧,手搭在沿上添柴,一点不烫。”

他抬头指了指头顶的“自动排烟锦罩”。

罩子用汉地棉线缠着凉州竹篾,像个倒悬的小伞:“陈太后设计的这罩子,悬在上方,烟顺着罩子走,不像以前呛得人直咳嗽。昨儿波斯商人来试吃,说‘比罗马的厨房干净’。”

越人阿勇正往门框上钉“防火锦帘”。

藤条编的帘上缠着红锦线,像条花蛇盘在门框上:“这帘用越人藤编缠锦线,浸了波斯的防火油。”

他拍了拍帘,藤条“咯吱”响:“跟我们越人堵河堤的‘水闸’一个理,遇火就自动下落——昨儿桑小娥用火折子试了,火苗刚燎着,‘哗啦’就落下来,快得很,比人跑着关帘利索!”

刘妧拿起“锦纸菜单”。

指尖划过纸面,沾了点老钱溅的油星,一抹就没:“这纸浸过波斯蜜蜡,防水,比竹简菜单轻便,还能画插图。”

她指着纸上的米糕图,粉嘟嘟的:“你看这米糕画得多像,比字好懂——波斯商人不认汉字,看画就知道点啥。”

老钱凑过来看,咧嘴笑,露出豁了的门牙:“陛下说得是!前儿有个波斯商人,光看画就点了三笼米糕,连说‘图比话清楚’,还让我把胡饼也画上,他要带给罗马使者尝尝。”

旁边的张二婶凑过来。

手里还攥着揉面的木杖:“我家的胡饼也得画!画得油亮亮的,让越人阿婆看了就流口水!”

未时的“手工艺品街”样板段,阿月带着女眷们正往“锦藤货架”上摆竹器。

藤条“咯吱”响,像在哼小曲:“这货架用越人藤编,缠了汉地棉线,比纯木架轻三成,还结实。”

阿月指着货架间的“锦线隔断”。

线是蓝靛染的,在光下泛着紫:“太后说的,这隔断像织锦的‘分区纬线’,不挡光又分铺——你家的筐和我家的篮,各占一块地,不打架。”

秀儿正往货架上系“锦布价签”。

签上用汉越文写着价,线绳绕着货架缠了两圈,打了个越人结:“这价签用锦线系着,风吹不跑。”

她扯了扯线,绳结“噔”地绷紧:“昨儿刮大风,别家的纸签吹得满地都是,咱这还牢牢的。越人阿婆不识字,看签上的竹器图,就知道是啥价——图上画个小筐,旁边三个结,就知道是三十文。”

有个穿儒衫的老者在货架前转悠。

背着手,拐杖“笃笃”敲着砖面,是前市令李嵩,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好好的货架,缠这些花线干啥?”

他用拐杖拨了拨锦线隔断,线“啪”地弹回去:“花里胡哨,不成体统,哪有纯木架看着庄重?”

阿月递给他个缠线的竹篮。

篮沿的锦线磨得发亮:“李大人,这线不光好看,还耐磨——您看这篮沿,没缠线的地方磨得发亮,缠了的还跟新的一样。”

她指着篮子里的锦布衬:“就像做学问,光有骨头(竹架)不行,还得有肉(锦线),才扎实。您看这篮,能装十斤枣,纯竹篮装八斤就裂了。”

李嵩捏着篮沿的线,指腹蹭了蹭。

没再说话,转身往异国商区走,拐杖敲得砖面“笃笃”响,比刚才慢了些。

申时的“异国商区”样板铺,罗马商人马库斯正指挥伙计装“琉璃橱窗”。

玻璃“当当”碰着锦钢框架,火星溅起来,像小烟花:“这橱窗用汉地锦钢做框,嵌波斯琉璃,比罗马的石窗亮十倍!”

他指着橱窗里的“锦布模特”。

模特穿着汉越合璧的衣裳——汉地的交领衫,系着越人的藤带:“这模特穿汉地的衫,系越人的藤带,比我们罗马的石像轻便,还能换衣裳。”

他扯了扯模特的袖子,锦布“簌簌”响:“每月换款新的,准能招客人——罗马的石像雕好了就改不了,哪有这灵活!”

陈阿娇让人点亮橱窗顶的“锦纸灯”。

灯用越人油纸裹着汉地锦布,罩面上印着波斯藤蔓纹:“这灯防风雨,还能透出花纹。”

她指着模特身上的光影,琉璃映着灯纹,像披着层彩纱:“你看这波斯藤蔓纹,映在琉璃上,比真花还好看——昨儿印度使者来,说像他们恒河边的花藤。”

马库斯摸着灯柱笑。

指腹在柱上的罗马刻度上划:“太后这法子,比罗马的烛台巧!我要在橱窗里多挂几盏,夜里准能把阿罗憾的客人抢过来——他那琉璃灯,哪有这花纹多!”

暮色漫过样板区时,陈阿娇让人提着水桶往铺前洒。

水“哗”地泼在锦灰砖上,溅起细烟:“看排水!”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