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92章

第292章(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刘妧拿起玉玺,却没直接盖在“舆图定规诏”上,而是招手让卫子夫把百姓监督员的名单铺在诏书上。

“把玉玺往这儿盖,让百姓的名字跟诏书印在一块儿。他们的名字在前,咱的印在后,这才叫‘共治’。”

印泥落下,红得像团火,正好盖在“百姓监督员”五个字上,把王老实、阿勇的名字圈了进去。

“明日带百姓去看‘锦藤廊檐’样板,”刘妧指着印泥。

“告诉他们,这路不是官府修的,是咱大伙儿一块儿织的——他们的名字在这儿,咱的印也在这儿,缺了谁,这锦都织不成。”

窗外的春雨已停,月光洒在模型的锦灰砖上,像给每条路都镀了层银。模型旁,小张偷偷放了个小锦人,举着标杆,像在说:“量准了,才能修直喽!”

远处西市的方向。

阿勇正借着月光编竹尺,竹篾“噼啪”响,尺上刻着“百姓监测量具”;

张屠户在挪肉案,木案腿“咯吱”响,他婆娘在旁数着:“再挪半尺,就到线了,别让铃响丢人;”

茶肆老板在擦锦瓷杯,杯沿的锦灰釉映着月光,他笑着对伙计说:“明儿路一修,咱这杯得多备百十个,不够用喽!”

开春第三日的朱雀大街尘土飞扬。

鲁直扯着嗓子喊:“都搭把手!这碎石得碾得比米粒匀!”他拍着“锦钢碎石机”的罗马齿轮,齿轮“咔嗒”转,碾得石子“沙沙”响。

“谁碾得不合格,中午饭没肉!”

桑小娥抱着锦线碎末过来,往碎石堆里撒,碎末“簌簌”落。

“按太后说的,锦线如筋骨,路更牢。前儿我试了试,掺了锦线的灰浆,能吊起半车砖,比纯灰浆结实三成!”

有个年轻工匠撇嘴。

“小娥姐,这锦线贵着呢,掺这个干啥?浪费!”

桑小娥瞪他。

“去年北境的路没掺锦线,一场雨就冲垮了,返工花的钱,够买十车锦线!你想再返工?”

那工匠挠挠头,不说话了,赶紧往碎石堆里扒拉锦线碎末。

王老实挥着木锨筛石,筛子“咯吱”响。

“小娥妹子说得对!昨儿张屠户的马车碾过试铺的小段路,砖面连个印都没留,比老土路结实十倍!他还说‘这路能走三代人’!”

越人阿勇蹲在竹筛旁,筛底的锦线网格晃得碎石跳。

“看这颗粒,匀得像我娘织的锦!谁筛出大石子,罚他给大伙儿买水喝!”

他忽然喊:“哎,李三哥,你这筐里有块拳头大的,赶紧捡出来!别让罗马使者笑话咱‘大汉的路掺石头’!”

刘妧踩着“临时锦道”走过来,道面用废旧锦缎铺的,缎子上的缠枝莲沾了灰,却依旧鲜亮。

“阿勇眼尖,这路是给万国商队走的,颗粒不匀,骆驼蹄子容易打滑。”

“前儿波斯使者的骆驼就在泥里崴了脚,耽误了交易。”

阿勇直起腰,竹筛往地上一放。

“陛下放心!咱筛得比选稻种还细,保准罗马使者的马车走上去,跟在丝绸上跑似的,连车轮印都留不下!”

暗渠施工现场的土腥味混着灰浆味。

老陶的徒弟小国正蹲在地上砌锦灰砖,砖缝抹得像条细线,额头上的汗滴在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小国,缝宽超三分了!”陈阿娇举着“缝隙检测仪”走过来,仪上的锦线探针细得像发丝,轻轻一插就没入缝里。

“重砌!波斯的水渠就因缝宽,三年就漏了,淹了半片庄稼地;咱的暗渠得管三十年,让万国商队走长安时,别说漏水,连渗都不能渗!”

小国脸一红,手里的抹子“啪”地拍在灰浆桶里。

“太后,这也太严了吧?比绣娘绣云纹还讲究……”

“就得这么讲究!”老陶从后面过来,手里拿着块旧砖。

“你看去年西市的暗渠,就因缝宽了半分,一场暴雨就塌了,修了半月,耽误多少生意?”

小国抿抿嘴,赶紧用抹子刮灰浆。

“我改,保证比绣娘的针脚还匀,让水想漏都找不着缝!”

波斯商人阿罗憾蹲在旁边看了半天,忽然拍手。

“这砌法比我们波斯的水渠更密实!我那商队在西域走的水渠,缝里就塞茅草,一年漏三次,骆驼喝了脏水还生病。”

他冲陈阿娇拱手。

“太后,能让我的工匠学这手艺不?学会了,我把波斯的琉璃水漏送来,测水量准得很,一滴都差不了!”

陈阿娇笑着点头。

“学呗!百工的手艺,本就该像这暗渠的水,流到哪儿哪儿活。”

她转头对小国说。

“听见没?人家波斯工匠都想学,你要是砌不好,丢的可是大汉百工的脸!”

“锦瓷渗水井”旁堆着竹篾。

秀儿娘正帮着缠锦线,竹篾“噼啪”响,线轴在她手里转得飞快。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