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41章

第241章(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卫子夫展开《科研局人事册》,指尖划过新收学徒的名字,纸页沙沙响:\"黄月英在庐江设了农器分局,收了三个越人徒弟。头个叫阿岩的,算学比汉人还快,黄博士说他是块好料。\"

翻过一页,她忍不住笑:\"墨非的医械局也收了三个,其中一个是阿月的弟弟阿竹,磨药磨得最细,连越人老妇都夸。\"

最后,她指着末行:\"公孙越更有意思,非说要在算学馆旁盖'机械房',造能自己走路的车子,不用马拉,说要让长安的马车都学他这新花样。\"

刘妧提笔在《科研局成立诏》上盖印,印泥是陈阿娇新调的\"锦灰朱砂\",红里透着点金。

刚盖完,窗外更夫敲过二更。算学馆方向传来齿轮碰撞声,\"咔嗒、咔嗒\",像无数算筹在夜色里排兵布阵。

有个老臣在殿外嘟囔:\"造这些奇物,不如多练些兵卒守边关,花里胡哨的顶什么用?\"被侍卫瞪了一眼,才悻悻闭嘴。

辰时的越溪畔,桑小娥蹲在桑树下叹气,手里捏着根被勾断的桑枝——越人用的\"竹钩\"太硬,勾一下就断枝,嫩叶也缺了角。

\"桑娘子,咋了?\"阿月背着竹筐走来,筐沿晃着越人常用的\"采桑藤\",藤条软乎乎的,缠着圈麻绳。

桑小娥举着断枝:\"这竹钩太愣,伤了树,来年长不出好叶子喂蚕。\"

阿月抽出藤条弯了弯:\"用这藤编的钩子试试?勾住桑枝拉低了采,软乎乎的不伤树。\"她勾住细枝轻轻一拉,叶子就够着了,枝子还好好的,颤巍巍的像在点头。

桑小娥眼睛一亮,摸出算筹在藤钩上比量:\"按算学,藤条弯到五寸时拉力最小,我给你加个'刻度环'。\"她用竹片削了个小环套在藤上,\"拉到环贴住枝子就停,保准不折。\"

阿月试了试,忽然笑了:\"这钩子像咱越人的'套鱼藤',软中带劲!我阿爹编鱼篓就用这藤,结实着呢。\"她摘了片完整的桑叶,凑到鼻尖闻,\"没伤的叶子就是香。\"

长安染署里,老周对着\"蜜蜡固色剂\"犯愁,剂里的蜂蜡遇热就化,沉在染缸底结硬块,染出的锦总带白点子。

\"周师傅又在跟蜡较劲?\"尚方署丞捧着\"火熨机\"图纸路过,指着图纸上的织梭,\"把蜡做成细条,像织锦的纬线一样投进染缸,化了不就匀了?\"

老周拍着大腿直骂自己笨,赶紧把蜜蜡融了灌进竹模,做成细如锦线的蜡条。投进染缸时,蜡条像小金蛇游来游去,把颜料搅得匀匀的。

染出的\"越霞红\"果然鲜亮,连挑剔的绣娘都挑不出错。

有个老染匠撇嘴:\"弄这些新花样,哪有古法染得地道?年轻人就是耐不住性子。\"老周没理他,只顾着把新染的锦挂起来晒。

巳时的庐江织坊,赵老实对着新做的\"多色织梭\"皱眉,梭子中间隔成三格,装着蓝、白、红三种锦线,可一穿梭,线就缠成乱麻。他气得把梭子往地上一摔,\"咚\"地砸在木板上。

\"赵大叔别急。\"李氏女儿抱着刚织好的\"水纹锦\"进来,锦面上蓝白波纹像巢湖的浪,\"试试把梭格做成'阶梯形',出线口按颜色高低错开,跟咱们绣'三晕色'一个道理。\"

赵老实捡起梭子,用凿子\"咚咚\"刻出三级阶梯槽,红线下的槽最深,蓝线的最浅。再穿梭时,三色线各走各的道,织出的\"越霞锦\"红像朱槿、蓝像湖水、白像云。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