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一波三折,先是起义策划者孙武被炸伤进了医院,
紧接着起义总指挥蒋翊武跑了,剩下新军里的革命者们,一脸的懵逼。
金秋的武昌城很安静,背后却暗流涌动,清军加紧了追捕,
新军里的士兵们内心忐忑不安,谁也不知道哪会抓捕会落到自己头上。
也难怪,新军里的士兵们,多多少少都和蒋翊武有联系。
熬煎!还是熬煎,时针指向了10日夜里8点。
突然新军第八工程营熊秉坤大营里一声枪响,划破了宁静的夜晚。
“反了,老子造反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紧接着枪声大作杀声四起,武昌起义爆发了。
“怪了?起义黄了,蒋总指挥跑了,是谁代替总指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的?”
意外,又是意外!
事情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蒋翊武和孙武这两大起义主角缺席,却成就了另两个新人的横空出世,
这两人就是第八工程营的管带熊秉坤和他的手下班副程正瀛。
熊秉坤,湖北江夏人,也就是今湖北武昌人,
生于光绪11年,起义时27岁。
程正瀛,湖北武昌人,和熊秉坤是老乡,起义时26岁。
二人都是武昌起义的首义者,但是他俩是谁开了第一枪有争论。
说清这事,还得话接前言,时间到了10月10日,这天熊秉坤的大营有点反常,
士兵们个个脸上有紧张兴奋之色,原来熊秉坤决定担负起总指挥的职责,决心把起义进行到底!
他通过传递消息通知各营,在夜里12点以枪声为号起义。
夜幕降临,时针指向了八点,休息号响起,各营安静了下来。
就在这时,熊秉坤的宿营地一阵骚乱,随后一声清脆的枪声传来,怎么回事,起义提前了吗?
非也,原来是二排排长陶启胜夜间查房,他发现班长金兆龙没睡觉,而是靠在床头在擦枪。
陶启胜警惕性很高,也难怪,正是抓革命党人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
陶启胜上去揪住金兆龙的脖领子大声呵斥道:“不好好睡觉,你擦枪是不是想造反?”
金兆龙想挣脱挣脱不开,气得大喊:“老子就是要造反,你能咋地?
程正瀛,你小子看热闹啊!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程正瀛和金兆龙是铁哥们!
旁边的程正瀛猛然惊醒,抓起枪来用枪托去砸陶启胜的脑袋,陶一闪身,
脑袋躲过了枪托,肩膀却挨了重重的一击,直疼的陶启胜“嗷嗷”大叫,放开手撒腿就往外跑。
“想跑!”说时迟那时快,程正瀛拉开枪栓对着陶启胜就是一枪,
随着枪声,“扑通”一声,陶启胜栽倒在地死了。
就是这一声清脆的枪声,惊动了正在巡营的熊秉坤,
他快步跑进大营,眼前的场景让他意识到起义要提前。
相请不如偶遇,既来之则安之,早晚是反,熊秉坤对着天空“砰砰”打了几枪,
各营听到枪声迅速行动,武昌起义终于爆发了。
很长时间以来,史书上一直说是熊炳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1枪,人称熊一枪。
实际上开第1枪的是程正瀛,为何出现这种误传呢?这都是孙中山不了解当时情况造成的。
当时孙中山并没有直接参加武昌起义,他一直误以为是熊炳坤打响了第1枪,
在各种公开场合中,孙中山介绍熊炳坤,说他是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功勋,
当时熊秉坤就默认了。
孙中山名气很大,说话有分量,从此以后,熊炳坤出了名。
直到熊秉坤去世后,许多学者根据起义的记载以及回忆录等资料,
发现打响武昌起义第1枪的是程正瀛,于是纠正了多年的误传。
虽然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并没有磨灭熊秉坤领导武昌起义的功勋形象,
狭义上讲,开第一枪的是程正瀛,广义上讲,熊秉坤被冠以“熊一枪”的称号并不为过,
是他在没有主帅的情况下扛起了起义的大旗。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