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67章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2)

第267章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2)(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眼看两船要相撞,法舰上那名军官也看到了刘麻子,刚要钻进船舱。

“休走!”

“嗖”,

“哎呀”一声,那名法军指挥官扑身倒下,前胸插着半截枪头,已经咽气了。

法军失去了主帅,舰船纷纷逃窜而去。

【封疆大吏·基建狂魔】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

清廷终于松了一口气,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仗打完了,刘铭传开启了基建狂魔模式:

他站在台北府衙的地图前,手指狠狠戳在基隆到新竹的直线上:“修铁路!”

底下的官儿们脸都白了。“刘大人,台湾多山多瘴气,修铁路是把银子往海里扔。”

当地官员劝阻:“刘大人,番人(少数民族)占着山地,惹急了要出乱子,强龙不压地头蛇。”

刘铭传冷笑一声,掀开衣服,露出伤疤,

“当年老子打太平军时,胳膊被子弹打穿,不照样往前冲?现在修铁路,比挨枪子难?”

他请示朝廷,慈禧回了两个字——“没钱”

没钱,他就把自己的俸禄全投进去,再顶着压力裁掉滥竽充数的绿营兵,省下军饷补窟窿。

没技术,就从英国、德国请工程师,再逼着本地工匠跟着学。

当地土着人拦路?他不派兵硬打,反而带着糖和布匹进山,跟头目们喝酒:

“铁路通了,你们的木材、樟脑能运出去换银子,孩子能去台北念书,不比守着山窝强?”

番人开始支持。

最险的一段在狮球岭,山高石头硬,炸山的火药总不够。

刘铭传就带着士兵和民工,用钢钎凿、用麻绳捆着往下吊,硬生生在悬崖上开出一条路。

有次他亲自下到几十丈深的沟里指挥,碎石砸中了额头,血流进眼睛里,他抹把脸,继续喊号子。

三年后,当第一列蒸汽火车呜呜地驶过基隆河大桥时,两岸的百姓和番人都看呆了。

“……”

“光有铁路不够,得有会开火车的人。”刘铭传琢磨着,又在台北办起了西学堂。

课堂里,洋教授讲着化学公式,学生们却盯着窗外操场上的炮兵操练。

刘铭传特意让人把兵工厂的车床、火药配方搬到学堂后院,告诉学生:“

念书不光是背诗,得会算炮弹轨迹,能看懂洋文图纸,才叫真本事。”

他还办了个“番学堂”,招了些少数民族孩子。

有人劝他:“番人野得很,教不出啥名堂。”他把眼一瞪:“都是中国人,凭啥他们不能念书?”

有个叫阿里郎的高山族少年,刚入学时连汉话都不会说,总躲在柱子后。

刘铭传就每天给他吃偏饭,在桌子上用手指写下“台湾”二字教他念。

后来阿里郎成了台湾第一个火车司机。还有的学子跟着工匠们,造出了台湾自产的第一门后膛炮。

台湾的Gdp嗖嗖往上涨。

只是他这巡抚当得太“折腾”,弹劾他的奏折堆成了山——有人骂他“崇洋媚外”,有人告他“搜刮民财”。

实际是他动了守旧派的蛋糕!

1891年,刘铭传累得咳了血,看着刚建成的澎湖炮台图纸,叹口气:

“老子治台七年,该修的路、该防的海、该教的人,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看后人了。”

离台那天,台北的百姓和番人挤满了码头,有人捧着米饭,有人抱着刚收的稻谷,往他船上塞。

刘铭传站在船头,望着这片留下他血汗的土地,摸了摸脸上的麻子,突然笑了——

这刘大麻子的名号,也算在台湾扎下根了。

【终极谢幕】

1895年,甲午战败。

李鸿章赴日签下《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

同是安徽名人,李鸿章出卖台湾,刘铭传保护发展台湾,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病榻上的刘铭传听到消息,一口老血喷在床单上:

“十年心血……竟成嫁衣!”

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二,六安刘新圩。

一代铁血巡抚,带着不甘闭上了眼。

临终前他叨咕:“若有来世,必斩倭寇……”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