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20章 曾国藩创建湘军

第220章 曾国藩创建湘军(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一生可谓波澜壮阔。

他一手创建湘军,力挽狂澜,终结了太平天国运动,又倡导洋务运动,为晚清的衰败,带来了一丝曙光,慈禧赞其为“大清第一完人”。

你想不到吧?晚清有四位属羊的风云人物:曾国藩、慈禧、李鸿章与袁世凯。

这四人搅动了晚清政坛。

对于曾国藩来说,无疑太平天国成就了他的战绩,而一位女性,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这位女性,便是他的母亲江氏。

“……”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耕读世家,家族中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质朴的农耕传统。

其父曾麟书,身为一名老秀才,一生以教书育人为业,同时也是曾国藩的启蒙老师。

自幼,曾国藩便在父亲的教导下,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勤勉好学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曾国藩的用功程度,着实令人钦佩。

常常见他在深夜,仍伴着孤灯苦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母亲见儿子如此辛劳,满是心疼,时常轻声叮嘱他早些安睡。

然而,曾国藩虽学习极为刻苦,却并非天赋异禀之人,更像是一个凭借不懈努力的“笨小孩”。

后来,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有趣的轶事。

据说有一回,夜幕降临,曾国藩在家中挑灯背一篇短文,他反复诵读了许多遍,却依旧难以记住。

彼时,有个小偷潜入他家,本欲行窃,却见曾国藩屋内灯火通明,一时没敢动手。

趁着曾国藩去茅厕的间隙,小偷悄悄藏在了外间的房梁之上,满心想着等他睡熟后再下手。

可谁能料到,曾国藩翻来覆去,始终在背诵同一篇文章,一遍又一遍吟诵,却怎么也背不下来,

眼见天色渐亮,小偷实在等不下去了,情急之下,从房梁上一跃而下,

当着曾国藩的面,将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遍,而后忍不住吐槽:“你这般笨拙,还读什么书?”言罢,便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

这则轶事虽带有几分调侃意味,却也从侧面展现出曾国藩的勤奋与执着。

道光十八年(1838 年),对于曾国藩而言,是命运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他这是第三次参加科考,终于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成功鱼跃龙门。

此前的两次科考,他均名落孙山,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进取之心,这就应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考中进士后,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在这里,他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穆彰阿。

穆彰阿,作为道光朝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特别擅长选拔人才以巩固自身势力。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因其文笔扎实、处事谨慎,逐渐进入穆彰阿的视野。

穆彰阿对曾国藩颇为赏识,不仅在科举阅卷、官员考核等方面对他多加关照,还刻意为他创造面圣的机会。

有一天,穆彰阿找到曾国藩,脸上带着几分急切又难掩期待:

“涤生啊,皇上本打算今日召见你,可临时有些事,召见改到明日了,你先在军机处候着。”

曾国藩一听,忙拱手应道:“多谢穆大人告知,学生明白,定在此等候。”

穆彰阿点点头,没再多说,转身就离开了。

他心里清楚,这可是曾国藩的关键机会,绝不能错过。

当晚,穆彰阿悄悄叫来心腹,递过去一锭沉甸甸的银子:“你去趟军机处,找个相熟的太监,

把明日召见处——就是圆明园那间屋子四壁上,先帝爷的御笔题字都给我抄录下来,越快越好,这银子你拿着。”

太监得了好处,很快就把题字内容送了来。

穆彰阿立刻让人把曾国藩叫来,把抄录的纸递给他:“涤生,这是明日召见处的先帝御笔,你今夜务必背得滚瓜烂熟,万万不可懈怠!”

曾国藩接过一看,瞬间明白了穆彰阿的用意,感激地说:

“大人这份提携之恩,学生没齿难忘,今夜定当苦读,绝不负大人所望!”

第二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召见曾国藩,聊了几句后,忽然问道:

“你昨日在军机处附近等候,可知隔壁那间屋子里,四壁悬挂的先帝御笔都写了些什么?”

曾国藩心中一喜,从容拱手答道:“回皇上,臣昨日等候时曾留意过,

墙上分别是先帝爷题的‘克己奉公’‘勤政爱民’等数幅御笔,每幅都笔力遒劲,寓意深远,臣印象极深。”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