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语气一转,声声递进:
“为何至此?只因我们一盘散沙,外人视我等为待宰羔羊!”
道出问题根源,随后才抛出希望与出路:
“要想活下去,盼到雨过天晴、会试重开,唯有团结!
从今往后,浙江会馆再无彼此之分,只有同舟共济!”
最后他加重语气,既呼吁也表态:
“我林向安,一介书生,今日僭越,
愿挺身而出,与诸位贤达共商章程,
护我全体同乡周全!
但需诸位信我、助我!”
这是请求认同而非强行夺权,话一出,众人心里都能接受。
毕竟谁也不想受人摆布。
但有人愿意担责,总好过无所适从。
话音落下,院中一时静默,几人小声交谈。
大部分人却因昨日之事心有余悸,对林向安已有几分信服。
林向安环视四周,朗声再问:
“可有愿为同乡守第一夜者?”
回应的是短暂的死寂。
片刻沉寂后,段昊初率先踏前一步,沉声道:“我愿往!”
紧接着,赵有光、张书淮、王诚三人也跟着应下:
“我也愿意!”
事实上,在贴公告前,林向安就让段昊初提前去打过招呼。
主动承担这种事,和林向安关系越近,越能占个位置,对他们无害反而有利。
几人的表态,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石子,顿时激起涟漪。
“我报名!”
“算我一个!”
“我也参加!”
压抑的气氛渐渐被点燃,陆续又有人站出来响应。
主动报名的人很快被登记在一个新的名册上。
林向安当即从这些站出来的举人里,挑选出自己信得过、身体也好的,担任小组组长。
三组人员直接分配,不容置疑。
他将段昊初、张书淮、赵有光、王诚两两搭配,分在甲组和丙组。
而他自己则和林远、王和信一起,守最危险的乙组夜班。
以身作则,才能让人信服。
林向安的亲近之人可以说是“嫡系”,此刻斗志昂扬,感到被重用。
必定会全力执行命令,并监督同组人员。
那些被任命为组长的非嫡系成员,既意外又受宠若惊。
虚荣心和责任心被激发出来,反而会更加认真尽责。
随着主动者带头,更多人也开始答应:
“大家都去,我也去吧。”
这些人中,有些是真的被林向安“团结才能活下去”的话说动,虽心存恐惧,却愿意尽责;
也有些人心存侥幸,暗想“也许地痞不会再来”。
但迫于集体压力和环境恐惧,不敢公然拒绝。
陈启泰在一旁冷嘲:“哼,斯文扫地,竟如武夫般排兵布阵。”
可他也拿不出更好的法子,只能暗中挑剔。
林向安干脆把他排除在外,反而乐得清净,未来再给他们这些人安排。
特殊时期,谁也不能吃干饭,得付出做贡献了,才能有饭吃。
有些年老或体弱之人也报名了,但被林向安筛掉。
这些人心怀感激,反而成了他坚定的支持者。
登记的人数,比林向安预期的差不多。
随后,林向安请王管事出来说几句。
王管事简单表态:“全凭林相公安排,大家务必听从,共渡难关!”
说完,他看着林向安,心头长舒一口气,对他的依赖和信任彻底定了。
紧接着,林向安开始布置详细的值守制度,一一给大家解释。
甚至还设置简单的暗号:
若是发现墙外有可疑人影,一长两短敲锣;
有人开始攀爬,急速连敲;
大门被撞,连续重击!
一旦警报响起,所有值守人员必须立刻赶到发声处。
其余人待在屋里,保持镇定!
值守期间,严禁打瞌睡、饮酒、擅离岗位,违者扣口粮,随时抽查!
至于武器,也得花时间给大家准备了。
后面他还下令,所有侧门一律上锁,用水缸或大石头堵住,只留大门通行。
墙角不可能全部兼顾,优先盯最偏僻、最容易翻入的几个地方。
第一班岗,林向安必须亲自值守。
而且是最危险、最辛苦的夜班。
他要提着灯笼巡视每个岗位,给所有人信心。
这是立威最有效的方式。
至于“同济会”章程,林向安暂时没有急着公布。
得先让大家守好第一夜,等承诺的加餐兑现,让人尝到甜头,再逐步推行后续规则。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