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往下一个地点,\"李明衍收起复杂的心情,\"希望能从屈原留下的线索中,找到更多的答案。\"
在离开这个椭圆岛屿时,李明衍回头看了一眼那四根指向不同方向的石柱。夕阳西下,它们的影子投在阶梯状的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日晷图案。而那根被屈原巧妙调整的东柱,正指向东南方向,仿佛在向后人指示着什么重要的秘密。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李明衍轻声念着《天问》中的句子,\"向东流淌的水为什么不会溢出?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现在他明白了,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有人在暗中调控着这一切,将自然的水势改为人工的布局。而屈原所做的,就是将这种人工的控制重新导向自然的轨道。
这场跨越三十年的智力对决,正在一步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又是十日后,李明衍一行人来到了云梦泽的更深处。这里的景象与前两个节点截然不同——远远望去,水面上竟然矗立着一座巍峨的人工山丘!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李明衍念着《天问》中的诗句,震撼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这就是屈原说的'增城'!\"
这座人工山丘的规模完全超出了众人的想象。当竹筏接近时,那种压迫感扑面而来——整座山丘高达十五丈,底部直径足有五里,完全由巨大的条石垒砌而成。九层台阶层层叠叠,每一层都有两人高,从水面直插云天,如同一座人工造就的巨峰!
\"这...这到底动用了多少人力?\"周文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个庞然大物。
李明衍粗略估算着工程量,心中震撼不已:\"保守估计,这里用了不下百万方石料。以白起当时的条件,至少需要十万民夫连续作业一年才能完成。\"
\"可是这样庞大的工程,楚国怎么可能不知道?\"庄贾疑惑道。
\"知道又能怎样?\"李明衍苦笑道,\"白起占领郢都后,这一带完全在秦军控制之下。而且...\"
他指着山丘的构造:\"你们仔细看这个设计,表面上像是陵墓工程。白起完全可以声称这是在为某位秦国先王修建陵寝,楚国即使有所察觉,也不敢贸然阻挠。\"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庄贾读着诗句,指着那四道石门,\"屈原在问,这四道门都通向哪里,该从哪里进入?\"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