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江南有个繁华的水乡小镇,镇边有一条宽阔的大河,每日里舟楫往来,热闹非凡。镇上有个大盐商,名叫王福贵,此人贪婪成性、唯利是图。
王福贵掌控着小镇及周边地区的食盐生意。他联合官府,哄抬盐价,将原本价格亲民的食盐卖出了天价。百姓们苦不堪言,常常为了买盐而发愁,甚至有些贫困人家只能吃淡食度日。
这一年,小镇遭遇了罕见的旱灾,河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的生活愈发艰难,可王福贵却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反而趁机再次抬高盐价,妄图大发横财。
这一日,济公云游到了这个小镇。他穿着那件破破烂烂的僧袍,摇着一把破蒲扇,慢悠悠地走进了小镇。只见街边的百姓们个个面黄肌瘦、愁眉苦脸,济公心中暗暗叹息。
他走进一家茶馆,找了个角落坐下,向店小二要了一碗粗茶。旁边几个百姓正围在一起唉声叹气地议论着盐价的事情。
“这盐价涨得也太离谱了,再这么下去,咱们连盐都吃不起了。”一个老汉无奈地说道。
“是啊,那王福贵简直就是个吸血鬼,只顾着自己赚钱,根本不管咱们百姓的死活。”另一个年轻人愤愤不平地说。
济公听了,心中有了数。他喝完茶,付了钱,便起身朝着王福贵的盐铺走去。
盐铺门口,几个伙计正耀武扬威地站着,对前来买盐的百姓颐指气使。济公摇着蒲扇,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
一个伙计看到济公这副模样,不屑地说:“哪来的疯和尚,这里是你能来的地方吗?快出去!”
济公笑着说:“贫僧是来买盐的。”
伙计冷笑一声:“买盐?你有钱吗?现在这盐可贵着呢,可不是你这种疯和尚能买得起的。”
济公从怀里掏出一个破布包,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几枚铜钱。他说:“贫僧就只有这些钱,不知能买多少盐?”
伙计一把夺过铜钱,说:“就这点钱,还想买盐?连半两都买不到。”
这时,王福贵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看到济公,上下打量了一番,轻蔑地说:“疯和尚,你来我这里捣什么乱?快滚!”
济公不恼不怒,说:“王施主,贫僧听闻你盐铺生意兴隆,今日特来请教一二。”
王福贵冷笑一声:“请教?你一个疯和尚懂什么生意?别在这里浪费我的时间。”
济公说:“王施主,贫僧虽不懂生意,但却知道一个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如此哄抬盐价,让百姓们生活困苦,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啊。”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