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破百姓殃,就在两三日间。
“爹,回去吧。”小穗突然开口:“阿盈嘴唇都白了,在这待着儿也不是法子,咱们没被鬼子祸害死,就先冻死了。”
周有粮点点头,缓缓起身。
他望着外孙女稚嫩懵懂的脸庞,说不出话。
爱英看了一眼老伴,说:“有粮,咱们在地窖里躲一躲,等到平稳了,再出来。”
周有粮叹气:“也只能这样了。”
几人起身,垂头丧气的往回走。
途中,陈嘉对周有粮说:“阿舅,咱一大家子这么多人,得多备点粮食和水,粮食最好是耐存的干粮,这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多备着些,有备无患。”
周有粮机械的点头,把最后一点家底子也丢了。
他现在不敢再瞎做决定了,别人说什么,都顺从的点头。
只是,存粮存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登天还难。
城内在黑市做买卖的几个龙头老大,早跑的没影。
城南,城北,城东正在经历密集的炮火,谁也不敢往那块去。
城西的大街小巷,全部关上了门。
如今只剩日本人开的商店,还在正常营业。
他们趁机哄抬物价,一块大洋在店里只能买一颗糖。
周有粮用全部积蓄换了假船票,家里只剩几匹绸布和爱英的几件首饰。
他忍着痛,和小满一道,带着珍藏的布匹去日本商人那里换了些罐头,面粉,细盐和白糖。
用爱英的首饰,从下关的乡民手中换取柴火,腌菜,杂粮,红薯和土豆。
买完粮食,两人想尽各种办法储水。
后厨里,阿华卖力的添柴烧火。
小穗和面做面饼和杂粮窝头,陈嘉抱着阿盈,跟在爱英后头,清点家里的存粮。
家里有几条腊鱼,几节腊肠,一兜罐头,一袋青菜干,一袋红薯,一袋土豆,两袋细盐,两袋白糖以及几罐腌菜。
腌菜有雪里蕻,有白菜萝卜,有冬笋泡椒。
除此之外,还有平日里给阿盈备着的饼干糖果。
陈嘉在心里默默计算,一天一顿,省着点吃,吃上两个月,应当没问题。
花了两天的时间,准备妥当,而后一一搬进地窖里。
地窖大约二三十个平方,粮食和水占了一大半,剩下的面积,勉强放了两张用木板搭成的床,床下被柴火塞得满满当当。
陈嘉愣神坐在木板床上,感受地窖潮冷的环境。
无论如何,挺到春天。
开了春,鬼子开始看重国际影响,城门看守松懈,那时,就能走出去。
想着想着,陈嘉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样幻想,何尝不是一种侥幸心理。
没有渠道离开南京城,只能自我麻痹。
“咚咚咚......”
有人下来了,陈嘉收起思绪,走过去看。
“阿姐。”
是小穗抱着阿盈下来了。
阿盈咯咯笑着,朝陈嘉伸出手:“小嬢抱抱。”
陈嘉也笑,从小穗怀里接过来阿盈,在胳膊肘里掂了掂。
小穗扶着额头:“刘家阿哥来了,要带玉莲走,玉莲不愿意走,小满劝她走,闹哄哄的,我下来避避。”
“刘家阿哥要带阿嫂去哪儿?”陈嘉问:“难不成他有什么离开南京的门路?”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