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粮一怔,接过红色的传单,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
足足看了五六遍,他浑身发软,两腿一弯,倒在地上。
红纸飘了出来,落在地上。
陈嘉从长桌下,爬过去,捡起来。
快速的默念一遍:
【经证实,国民政府最高统帅,已于农历丁丑年壬子月戌辰日,携夫人乘坐“美龄号”专机离开南京,移节庐山,放弃数十万官兵与民众。
百万日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城处于包围之中,南京即将被我大日本帝国皇军攻占,日军已向贵军投撒劝降书,若贵军于明日12时之前持白旗,日军宽大处之,不加侵害。
贵军苟欲继续交战,南京则必难免于战祸,是使千载文化、名胜古迹尽为灰烬,十年经营终成泡影。
若在上述指定时间内得不到任何答复,日军不得已将开始对南京城的进攻。
无论是否能够和平进入南京,南京市民在任何方面,都会受到人道的待遇,皇军保证不会伤害平民百姓】
什么玩意?狗屁一通!
陈嘉紧紧攥住红纸,手指因发力而变得青白,起身端起没有温度的杯子,喝了口凉水。
冷静,现在她需要冷静。
中学时,曾在课上粗略的学习过这段历史,大学时,主动看了些报道、书籍和电影。
大致了解过这段历史后,她觉得很荒唐,也很愤怒。
日军从四面八方朝南京袭来时。
委员长召开三次军事会议,在会议上,他是这么说的。
南京是首都,是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还是要守一下的,不管打不打的赢,都要打一打。
“还是,要守,一下的。”
这句话,听着就让人很无奈。
当时,除委员长外,只有唐将军站出来说,要打。
事实证明,唐将军,还是不够了解委员长啊!
唐接过军令后,表示死战不退。
为表决心,把长江面上所有的船只都调走了。
这一刻,也许是真心的想守卫南京。
但,这么做,也彻底切断国军和老百姓的退路。
早在八九月份,日军轰炸南京的时候,达官显贵的家眷们就离开了南京城。
到了十一月底,但凡有点权力、体力、财力和眼力的人,都在第一时间离开了南京。
十二月初,最后一批官员,公职人员,各机构得力的职员走了。
他们宁愿把大楼里的办公桌拉走,都不愿意承载普通老百姓。
而后,日军三面包围南京城,截断火车道,派出炮艇,飞机袭击江面上的船只和江边的群众。
此时再想离开南京城,难如登天,重重包围下,连一只苍蝇也别想飞出去。
等到沦陷那日,城中共有六七十万人,其中十余万是撤不走的国军。
五十多万是生意人,小手艺人,小商贩,教职工,学生,基层公差,普通职员,小户平民,贫苦劳力,体力不济的老人,外地难民等。
他们有的是跑不起,有的是相信政府死守的承诺,有的是不知鬼子的凶残程度。
滞留在南京城的绝大多数人,都抱有侥幸心理。
日军不会伤害平民。
他们还不晓得,鬼子说的话叫鬼话,是不能相信的。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