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柱曾承诺按考试成绩给予奖励,因此即便放假,雨水仍努力学习,以她的天赋和刻苦,考上大学应不成问题。
那个时代,大学生虽珍贵,但也因教育资源有限。
并非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孩子的大学费用,许多学生考上后因经济原因未能继续学业。
总的来说,想上大学需要天赋、努力及家境的支持。
何裕柱作为鸿宾楼的大厨,对外界的变化格外敏感。
尤其在年后的一个月里,他察觉到了新的趋势。
某天清晨,他在院中练完国术后,送雨水上学时,像往常一样买了份报纸。
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关于考试招考事项……”
他仔细阅读了相关内容,得知今年六月全国首次实施高考。
新闻还列举了考试注意事项及报名资格等信息。
读完后,何裕柱目光闪烁,心情激动。
他一直在利用空闲时间复习课本,就是为了这次高考。
他认为,这个时代最稳妥的路就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专注机械制造行业,这样即便未来有变动,他也能够站稳脚跟。
何裕柱握着报纸走向鸿宾楼,边走边思考此事。
高考即将恢复的消息传来,何裕柱决心抓住这个机会。
作为鸿宾楼的员工,他对这里的杨老板和师傅李保国充满感激,因为正是在他们帮助下,他才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
如今,他觉得是时候向杨老板说明自己的计划。
鸿宾楼位于繁华的四九城,尽管春节期间客人较少,但它依然是城中知名的大酒店。
何裕柱利用午休时间找到杨国涛和李保国,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杨老板,我想参加高考,将来上大学。”何裕柱说道。
听到这话,杨国涛和李保国都感到惊讶。\"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高考不是早就停了吗?\"
何裕柱拿出今日的报纸,解释道:\"这是今早的晨报,上面写着今年高考要恢复了,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杨国涛看完报纸后沉思片刻。
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也对何裕柱的选择感到疑惑。\"柱子,我知道你想提升自己,但我们这里待遇不错,而且你的厨艺很有前途,或许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厨房。
去读大学真的值得吗?毕业后可能赚不到这么多钱。\"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确实稀缺,但对于已成大厨的何裕柱来说,继续留在鸿宾楼似乎更实际。
然而,何裕柱有自己的考量,他希望能有更多可能性。
鸿宾楼的待遇十分优渥,每月收入高达两百多万,令许多人羡慕不已。
然而,何裕柱却对此微微摇头,说道:“杨老板,有些事情并非金钱能衡量。
若我留在鸿宾楼,确实能赚不少钱,但这对国家的帮助却有限。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强大,所以我打算报考大学,学习科学技术,为国家的进步尽一份力。”
这番话也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来到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尽管仍有竞争与算计,但人们大多怀有质朴的家国情怀。
许多仁人志士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只为国家长远发展。
何裕柱并未真正牺牲,凭借过人的悟性和努力,他有信心不断提升自我,为国家贡献力量。
杨国涛听后,目光闪烁。
他心中暗自惭愧,因为换作是他,面对如此丰厚的薪资和机遇,恐怕很难做出同样选择。
经过一番思索,杨国涛点了点头,说道:“柱子,我本希望你能留在鸿宾楼,但理解你的想法。
考大学是为了国家和理想,我不会阻拦。
这样吧……”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何裕柱报名高考,无论结果如何,杨国涛都不会干涉。
如果落榜,自然继续留在鸿宾楼工作,专注于厨艺提升;若成功考上,杨国涛不仅支持其深造,还承诺每月给予二十万资助。
毕竟,上学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而这样的投资在未来定会有所回报——毕业后无论柱子是否重返鸿宾楼,都能为餐厅的品牌宣传助力。
此提议无需签订合同,纯粹当作杨国涛个人的一项投资。
听完这个提议,何裕柱心中微动。
杨老板提出的条件确实十分慷慨。
即便何裕柱未能通过考试,也有退路可走;若能考上,每月还能得到二十万的资助,而自己几乎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杨老板能够经营起如此庞大的鸿宾楼绝非偶然,他的眼界和魄力可见一斑。
仅凭柱子现有的潜力,就足以让杨老板愿意做出这样的投资。
年仅十六岁的他已达到大厨水平,若能与鸿宾楼建立良好关系,未来必定会为鸿宾楼带来巨大收益。
更何况,他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师父李保国。\"柱子、李师傅,你们觉得如何?”
杨国涛表明诚意后,目光转向李保国与何裕柱。
李保国在一旁静静倾听,已经充分了解情况。
他知道柱子一直热衷于学习,无论是厨艺还是文化知识,从未间断。
如今高考制度恢复,若柱子能考上大学,未来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之杨老板提供的丰厚条件,完全可以让柱子无后顾之忧地备考。
因此,李保国轻轻点头表示认可:“柱子,我觉得杨老板的办法可行。”
何裕柱自然没有异议。
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已是幸事,更别说额外附加的福利。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