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应帝王者以道观言命物之化所不
免也然而有言则必有疑之者矣有化则
亦有拂之者矣名存於治乱则其去圣逾
远矣唯荡荡乎民无能名者爲足以拟圣
也老君曰道常无名无始曰道不当名圣
人者道之至也可名则非道矣由伏牺而
至孔子其应世之迹不几於卖名声於天
下者乎宜孔子不知其圣也然而以无能
名爲圣旣可名以无名亦既有矣安得爲
无能名盖终不可得而名者道之眞名之
以无能名而托其无者圣人之不得已故
孔子虽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终亦云弗
知其眞爲圣而眞不圣也虽然所谓无能
名者非以虚无无爲离於称谓爲无也故
曰虽爲而无爲之之累若可名而无可名
之实尔故孔子尝以荡荡乎民无能名称
尧矣不废其巍巍之成功也观孔子之语
商太宰者始也不知其圣终亦疑其爲圣
不知其迹於其始莫知其妙於其终圣而
不可知於是乎在
商太宰默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
解曰有方而後可欺商太宰於孔子之言
辩不足以屈其理诚不足以信其道故心
计之以爲我欺也
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爲人奚若子曰回之
仁贤於丘也曰子贡之爲人奚若子曰赐之
辩贤於丘也曰子路之爲人奚若子曰由之
勇贤於丘也曰子张之爲人奚若子曰师之
庄贤於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
何爲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
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
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解曰诸子之德譬犹阴阳圣人之道譬犹
冲气冲气微於阴阳阴阳资於冲气语四
子之有皆贤於夫子兼四子之有则不许
其易夫子然则其贤也乃其所以爲偏其
不及也乃其所以爲妙此四子所以事夫
子而不贰也
子列子既师壶丘子林友伯氏瞀人乃居南
郭从之处者日数而不及
解曰列子既进二子之道乗风而归则所
以处已者至矣尽矣列子不忍以夫子之
道独善其身也於是乃居南郭也南明方
郭邑中也旣已出而趋物之会则不能使
人无保汝而户外之履满矣
虽然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辩无不闻而
与南郭子连墙二十年不相谒请相遇於道
目若不相见者门之徒役以爲子列子与南
郭子有敌不疑
解曰谓之南郭子则体道之妙居尘而不
染者是所以与子列子爲连墙也二子之
道圆通妙合常相与以不来而来不见而
见又奚以相谒请爲哉非特不相谒请也
虽相遇於道目若不相见者夫学道者至
於目击而道存亦已至矣然待於目击犹
未离见唯相遇而目若不相见则离於知
见无相无作彼我都忘列子之道尽於是
矣故曰子列子亦微焉微以言不离於道
心之小而妙也然则朝朝相与辩无不闻
岂好辩哉以夫从之处者故不得已尔门
之徒役方且见列子於言辩之间故以其
不相谒请爲有敌而不疑也
有自楚来者问子列子曰先生与南郭子奚
敌子列子曰南郭子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
见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往将奚爲
解曰貌充者修身而形不衰也心虚者忘
心而物不留也耳无闻者自闻而已目无
见者自见而已口无言出言不言也心无
知眞知无知也形无惕都无所畏忌也若
是者师资兼忘其往也将奚爲哉
虽然试与汝偕往閲弟子四十人同行
解曰列子旣已言南郭子之妙矣恐其徒
役之重惑於至道故与之偕往閲而实之
以见也弟子四十人同行犹所谓与人偕
来之衆也
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顾视子
列子形神不相偶而不可与羣
解曰神生形形成神形神偶合人之所以
有生也形神不相偶所谓有人之形无人
之情也是欺魄之类也欺魄土偶人也若
是者遗物离人而立於独故不可与接不
可与羣
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者与言
衎衎然若专直而在雄者子列子之徒骇之
反舍咸有疑色
解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衎衎言其
和也衎衎然若专直而在雄者则言若体
乾之道尸万物之化而纳之大和者俄而
指弟子之末行者与言则遇感而应非有
心也其道大故骇之信不足有不信故反
舍咸有疑色与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
异矣
子列子曰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用无
言爲言亦言无知爲知亦知无言与不言无
知与不知亦言亦知亦无所不言亦无所不
知亦无所言亦无所知如斯而已汝奚妄骇
哉
解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得意者无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进知者亦无言然
而以无言无知爲当是絶物也以不言不
知爲是则未能忘我也以有言有知爲是
则其所得亦浅矣言乎言终日言而未尝
言不言乎不言终日不言而未尝不言无
所不言无所不知亦无所言亦无所知二
子之相遇如斯而已是乃道之常非有异
也又奚以妄骇爲哉列子凡言如斯而已
与老君所谓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同意学者由斯足以悟至道矣外此而二
则非眞矣由是知列子之训亦昭昭矣
子列子学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
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五年之後心
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顔而笑
七年之後从心之所念更无是非从口之所
言更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
之後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
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外内
进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无不同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
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斯而已则理无所
隐矣
解曰狂圣异域究观差殊止存毫忽心欲
凝也而放之形欲释也而结之心驰而不
反形隔而不通心爲形之所使形爲心之
所役虽一身之中眼不知耳耳不知鼻鼻
不知口肝瞻有楚越之异而况於万物之
理乎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以其形释
也不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以其心凝也
如是则耳目鼻口互相发明骨肉都融而
合於神之至无来干我者我心知之理无
所隐者以此列子尝以是言其御风而行
矣复以此言理无所隐者御风在我烛理
在物其用虽不同苟得乎此则无适而不
可矣且语道而至於视听不用耳目骨肉
都融可谓妙矣疑非学之能至也要其所
以然乃出於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
害历阶以进而至於九年之大妙然则学
者安可以至道爲若登天之不可及而不
勉哉
初子列子好游
解曰游之爲道不在内不在外不居乎两
间行於万物之上而逍遥乎天地之间道
之全尽者也故御寇好游而壶子以游爲
至也
壶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曰游之
乐所玩无故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
观其所变游乎游乎未有能辩其游者壶丘
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欤而曰固与人异
欤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
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
於物内观者取足於身取足於身游之至也
求备於物游之不至也於是列子终身不出
自以爲不知游
解曰观其所见则於彼物象昏明通塞山
川人物见其体之不一也观其所变则即
彼物象观大观小观有观无知其化之不
停也然空不成见见不离物有见皆变变
不离见观见观变均囿於物奚有同异且
见与所见等爲虚假皆转於物展转物变
而求其备离道愈远故外游而求备於物
不若内观而取足於身也所谓内观者亦
非外於物而求见也即我一身之物任彼
物化之迁物自转物我不逐物即彼逐变
之体不易圆明之性於一性中该全万化
不假周视则其爲游不亦至乎昩者不知
取足於身以观物之变爲愈於观其所见
而止矣列子欲明至游之妙故自处於观
物之变假壶子之言以祛其蔽终身不出
自以爲不知游也
壶丘子曰游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
者不知所眂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观矣是我
之所谓游是我之所谓观也故曰游其至矣
乎游其至矣乎
解曰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反身而诚乐
莫大焉此内观取足於身之谓也能内观
矣不离性地而徧含海寓安知其所适不
离秋毫而洞观万化安知其所视是物物
皆游也物物皆观也夫以一人之内观本
原乃能俾天下万物皆游而皆观不至矣
乎其所以重言游其至矣乎者妙之中有
妙言不足以尽其至也与易之乾言其唯
圣人乎类矣庄子之书其篇首之以逍遥
游者岂不以其至乎
冲虚至德眞经解卷之七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