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北海郡经过先辈数百年努力建设,北海郡有着大盛最大的港口。”
随即他重重叹了一口气,“这也是为何镇东王要对我们出手的重要缘由。”
“光是北海郡的海港,每年就能够带来不菲的收入。”
“毕竟以前大盛朝堂并不太重视海上贸易。”
“之所以北海郡的港口能够成为最大的港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因为有东海湾作为缓冲。”
“北海郡与湖山郡相临的这片海域就显得比较平稳。”
“相比其他海岸线礁石林立,并且时常出现各种风暴等恶劣天气,北海郡与湖山郡这片海域就具有天然的优势。”
听到他这么说,唐风微微点头,明白了北海郡为何抢手的缘由。
看他听得认真,赵洪义又接着说道,
“我们赵家能够积攒不菲的财富,的确与海贸和盐业有着莫大的干系。”
听他这么说,唐风神情更加认真,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赵洪义。
“曾经与我们往来的商人中,除了谯国,祈国,东阴,蓬莱之外。”
“还有新兰国、海宁王国、苏雅斯克、比马拉温自由联盟、塔斯迪林。”
“据了解,这几个国家的疆域有大有小,实力并不是很强。”
“不过从这些海商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在海洋的深处,还有一个叫星罗帝国的国家。”
“星罗帝国近十几年一直在开疆拓土,连连征战,实力不俗。”
“只不过与我们赵家交易的海商中,并没有星罗帝国的人。”
“我们大盛的丝绸与瓷器,是海贸中的主流商品,除此之外,还有药品,漆料等。”
“主要进口的则是各种香料与宝石珍珠,金属矿产,粮食,糖等......”
唐风聚精会神地听着赵洪义的诉说,神情愈发严肃。
刚刚赵洪义所提到正在开疆拓土的星罗帝国,让他感觉到了一股危机。
他的第六感,自从来到大盛就从来没有错过。
唐风沉声道,“那些国家的海船如何?”
“与你们赵家的海船相比,孰强孰弱?”
赵洪义不假思索地回道,“与我们交易大多数国家的海船,要比我们船坞所造海船的要强上一些。”
“他们的海船更加适合在海上远航,并且更加具有攻击力。”
“其中以星罗帝国的最为厉害,从海商那里听说,星罗帝国已经有了海上战舰。”
“我们赵家的船型主要以浅船为主,主要采用了祖上研究的水密隔舱与太平蓝技术,抗沉性强。”
“主要优势在于载重量大,吃水浅,适航性强,是海上近海商船的最佳选择。”
“缺点嘛,就是跑得不够快。”
“并不适合做海上战舰。”
听他这么一说,唐风的脑海中就不由得想到了方头方尾、底部扁平、甲宽舷低沙船。
“你们赵家有没有远航过?”
赵洪义摇了摇头,“我们赵家的海船近海航行问题不大。”
“但是由于是平底,破浪能力很差,若是远航,遇到大风大浪就容易翻沉。”
“以前爷爷在世的时候,也组织过几次远航,只不过那些出海的船与船员,迄今为止都尚未回归。”
很显然,那些船员与船恐怕早已因为海难而无法回归。
唐风又接着追问道,“那些与你们交易的海商,他们在海上航行,是如何定位的?”
“有没有海图?”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