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部地区,面对联合政府原计划的五大方面军进攻,苏军同样加大了防御力度,如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在海参崴周边,苏军增派了大量的兵力,使防线的兵力密度大幅增加。原本的防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固,增加了更多的碉堡、掩体和火力点。碉堡的设计更加坚固,采用了加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抵御重型炮弹的攻击。掩体的布局更加合理,相互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掩护和支援关系。火力点配备了更先进的武器,如新型的机枪、火炮和火箭发射器,提高了火力的强度和覆盖范围。
同时,苏军还在海参崴的港口部署了强大的海军力量,包括驱逐舰、巡洋舰和潜艇等。这些舰艇组成了一道海上防线,对试图从海上发起进攻的敌人构成了巨大威胁。驱逐舰和巡洋舰装备了先进的防空、反舰武器,能够在远距离上对敌人的舰艇和飞机进行打击。潜艇则潜伏在水下,伺机对敌人的舰队发动突然袭击。
在西伯利亚地区,苏军利用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构建了独特而有效的防御体系。在森林地带,苏军设置了大量的陷阱和障碍。他们砍伐树木,设置了鹿砦,阻止敌人的车辆和步兵快速推进。在道路上挖掘大坑,埋设地雷,对敌人的行军造成阻碍。同时,利用森林的掩护,建立了多个隐蔽的观察哨和火力点,对进入森林的敌人进行监视和打击。
在山区,苏军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利用山势进行防御。他们在山顶和山腰上修建了碉堡和掩体,配备了火炮和机枪。这些工事可以俯瞰周围的地形,对敌人的行动进行有效的监视和打击。同时,在山区的道路上设置了路障和地雷,阻止敌人的车辆通行。苏军还组织了当地的民兵队伍,协助正规军进行防御作战。这些民兵熟悉当地的地形和环境,能够为正规军提供情报和支援。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能力和应对能力,苏军在东西两线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训练。在西部,部队针对联合政府可能的进攻方式,进行了反坦克作战、城市防御作战和反空袭作战等针对性训练。
在反坦克作战训练中,士兵们学习如何使用反坦克武器,如反坦克炮、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等。他们在模拟的战场上,对不同类型的坦克进行攻击训练,掌握攻击坦克的最佳时机和部位。同时,还进行了反坦克战术的演练,如如何设置反坦克阵地,如何与步兵、炮兵协同作战,以提高反坦克作战的效果。
城市防御作战训练中,士兵们在模拟的城市环境中进行训练。他们学习如何利用城市的建筑进行防御,如何设置火力点,如何进行巷战。同时,还进行了城市防御的组织和指挥训练,提高部队在城市环境中的作战能力。
反空袭作战训练中,士兵们学习如何操作防空武器,如高射炮、防空导弹等。他们进行了对空射击训练,掌握对不同高度、不同速度的飞机进行射击的技巧。同时,还进行了防空战术的演练,如如何设置防空阵地,如何进行防空预警,以提高部队的防空能力。
在东部,部队则加强了对寒冷气候条件下作战的训练,包括耐寒训练、雪地行军训练和冬季作战战术训练等。
耐寒训练中,士兵们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雪地中进行长跑、体能训练等。同时,还学习如何在寒冷环境中保持身体的温暖,如何预防冻伤和其他寒冷相关的疾病。
雪地行军训练中,士兵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在雪地中进行长途行军。他们学习如何在雪地中辨别方向,如何使用滑雪板和雪橇等工具进行快速机动。同时,还进行了雪地露营训练,学习如何在雪地中搭建帐篷,如何在寒冷的夜晚保持温暖。
冬季作战战术训练中,士兵们针对冬季的特点,进行了战术演练。他们学习如何在雪地中进行隐蔽和伪装,如何利用雪地的地形进行伏击和突袭。同时,还进行了与友军的协同作战训练,提高部队在冬季作战中的整体战斗力。
苏联的宣传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国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战争动员。政府通过广播、报纸和海报等形式,向全国人民传达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呼吁人民团结起来,支持军队的防御作战。
广播中,播音员用激昂的声音向全国人民讲述着国家面临的危机,号召人们为了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报纸上,刊登了大量关于战争形势的报道和鼓舞士气的文章,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海报张贴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村口和工厂的门口,上面印有英勇的士兵形象和鼓舞人心的标语,如“保卫祖国,人人有责!”“为了苏联,战斗到底!”等。
苏联人民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到战争准备工作中。工厂的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武器装备和物资,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停。他们为了前线的士兵,放弃了休息时间,全力以赴地工作。妇女们组织起来,为前线的士兵们制作衣物和食品。她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士兵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军,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和爱国情怀,踏上了保卫祖国的征程。
此时的苏联,如同一只受伤但依然凶猛的巨兽,虽然面临着来自东西两线的强大压力,但依然在全力挣扎,加强防御,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般的攻击。而联合政府的西进大军和东线五大方面军也已经准备就绪,双方的对峙愈发紧张,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整个世界都在紧张地注视着这片即将燃起战火的土地。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