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何徵君诗
任昉
散诞羁鞿外,拘束名教里。
得性千乘同,山林无朝市。
勿以耕蚕贵,空笑易农士。
宿昔仰高山,超然绝尘轨。
倾壶已等药,命管亦齐喜。
无为叹独游,若终方同止。
……
赏析:
任昉的《答何徵君诗》围绕对人生处世方式及与友人关系的思考展开,呈现出诗人对自由心性、不同生活价值的见解以及与友人同归的期许。
一、开篇点明两种生活状态
“散诞羁鞿外,拘束名教里”,起笔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并置。“散诞羁鞿外”描绘一种摆脱世俗束缚、自由自在的生活,“散诞”突出自由随性,“羁鞿”象征束缚,表明对挣脱约束的向往。“拘束名教里”则指受礼教规范限制的生活,展现出在传统礼教框架内的不自由。这两句诗勾勒出两种人生路径的冲突,引发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二、阐述心性决定生活价值
“得性千乘同,山林无朝市”,诗人认为若能顺应本性,即便身份有千乘之尊与山林隐士的巨大差异,生活价值也等同。“得性”强调遵循内心本性,“千乘”代表高位与富贵,此句表明只要能顺遂本性,无论身处朝堂还是山林,生活本质无高低之分。“山林无朝市”进一步说明山林生活与朝堂市井的不同,暗示山林能提供更契合本性的环境,体现对自然随性生活的肯定。
三、纠正对不同生活的偏见
“勿以耕蚕贵,空笑易农士”,此句告诫不要因农耕蚕桑自给自足的生活实在,就轻视或嘲笑那些从仕途转而务农的人。诗人意在表明不同生活方式皆有价值,不应以单一标准评判,反映出对多元生活选择的包容态度,劝人尊重各种生活方式,莫存偏见。
四、表达对友人的敬仰
“宿昔仰高山,超然绝尘轨”,“宿昔”说明时间长久,“仰高山”化用“高山仰止”,表达对何徵君如对高山般的敬仰。“超然绝尘轨”形容何徵君超脱,远离世俗常规,高度称赞其超凡脱俗的品质与生活态度,体现两人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与诗人对友人的推崇。
五、描述交流的愉悦与同归期许
“倾壶已等药,命管亦齐喜”,描绘与何徵君交流的场景。“倾壶”指畅饮,“等药”将饮酒与服药等同,强调交流的畅快愉悦。“命管”指拿起乐器,“齐喜”表明两人一同沉浸在欢乐中,体现深厚情谊。“无为叹独游,若终方同止”,诗人劝慰友人莫叹独自游历,若有终结,愿与之一同停止,表达相伴同行、同归某种生活或境界的期许,深化两人情谊与共同追求。
六、艺术特色
1. 思想深刻:探讨生活方式、价值判断及友情等主题,观点独到深刻,引人思考。
2. 情感真挚:对友人的敬仰、交流的愉悦及同归的期许,情感表达真挚,富有感染力。
3. 语言质朴:用词质朴自然,以直白语言传达深刻思想与真挚情感,无雕琢痕迹。
……
解析:
1. 散诞羁鞿外,拘束名教里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