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 第429章 这般由衷赞赏更是闻所未闻

第429章 这般由衷赞赏更是闻所未闻(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贾诩心中满是愤怒,觉得这种不顾他人意愿的曝光实在不合理。

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在这乱世之中虽有过人之处,但终究难敌天命。

既然天道注定要让他显露于世,他便决定不再徒劳抗拒,转而思索如何面对未来。

他明白,一旦身份曝光,继续留在张济手下已不可能。

功曹之职也恐难保。

届时各路诸侯必然争相招揽,首当其冲的便是董卓阵营中的李儒。

贾诩对李儒并不陌生,对方曾有意拉拢他共治关中,可他当时选择了拒绝。

如今回想,那确实是明智之举。

他不愿卷入复杂局势,只求安稳度日,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贾诩一向擅长自保,因此对李儒的暗示心知肚明。

他知道李儒已经察觉了自己的存在,但幸运的是,李儒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似乎有所顾虑。

贾诩由此安心,认为自己仍有机会置身事外。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一旦自己上榜,加入董卓阵营便成为既定事实。

作为董卓的部下,贾诩的位置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审视。

若他选择离开张济投奔其他势力,对于日渐衰落的凉州军而言,无疑是巨大损失。

贾诩判断,作为董卓亲信的李儒绝不会坐视这一局面发生。

唯一的解决之道,便是抢先一步,将贾诩纳入长安,置于李儒的掌控之中。

这意味着贾诩必须放弃当前身份,成为董卓的直属谋士,从而彻底消除被其他势力挖角的风险。

届时,无论贾诩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这一安排,否则难逃李儒雷霆手段的报复。

贾诩深陷苦恼,面对当前局势,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生死抉择。

李儒秉持‘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态度,意图通过招揽他来确保自身安全,同时排除任何潜在威胁。

然而,这一举动却让贾诩倍感危机四伏,甚至危及生命。

贾诩深知,安全是他生存的底线,一旦失去保障,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对李儒的计划坚决反对。

他明白,此时的董卓已是风雨飘摇,而自己的直觉更让他确信董卓的命运即将终结。

这种直觉虽无明确依据,但作为经验丰富的谋士,他选择信任自己的判断。

在他看来,此时投靠董卓无疑是冒险之举。

贾诩决定另寻出路,绝不接受李儒的招揽。

他叹息着,深知接下来的局势复杂难测,但他已下定决心,要避开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贾诩深知,自己必须尽快离开即将覆灭的董卓集团,最好还能彻底摆脱牵连。

然而,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因为他家人仍在长安。

尽管李儒并未公开监视贾诩,但对他的家人进行暗中观察却是必要的。

贾诩一向重视家庭,李儒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控制其家人来约束他在关中的行动。

这意味着贾诩无法轻易逃离。

面对这种情况,贾诩感到十分苦恼。

本来若非金榜事件,他或许可以拖延时间,慢慢寻找机会带家人离开。

但现在,金榜即将发布,短短一个月内,局势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足以影响董卓命运的重大事件。

这种情况下,贾诩已无从借力,无法悄然转移家人。

贾诩反复思索,却找不到解决之道。

在他看来,这几乎是个死局。

虽然张济、张绣叔侄听从他的建议,但他们手里的兵力仅五千余人,在函谷关一带并无太大影响力,根本不足以对抗董卓。

郭汜和李傕才是关键人物,掌控着更多的军队资源。

贾诩长叹一声:“难道我只能投靠董卓了吗?”

贾诩面对董卓和李儒的强大势力,深知张济和张绣的力量远不足以抗衡。

因此,他从未考虑过寻求他们的帮助,因为那只会带来毁灭。

同时,他对张济和张绣心存感激,不愿牵连他们。

思索无果后,贾诩无奈接受了李儒的提议,暂时归顺董卓。

他计划低调行事,在董卓失势后伺机脱身。

为了确保安全,他悄悄安排家人转移,目标是东出函谷关,投奔曹操。

在贾诩眼中,曹操虽非第一选择,但却是更为现实的依靠。

尽管西凉王林枫才是他的理想归宿,但地理上的不便使得曹操成为更优的选择。

贾诩相信,跟随曹操至少能获得一段平稳的时光,避免再次陷入动荡。

贾诩本想借道函谷关离开关中,但由于守将张济、张绣叔侄的关系,这条路对他来说更为安全和便捷。

相比之下,镇守三辅的牛辅与他并不熟悉,万一拒绝协助,后果难以预料。

经过权衡,贾诩决定投靠兖州牧曹操。

然而,贾诩并未料到局势突变。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