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起初攻打异国,不正因太子之孙朱霖那句轻描淡写的“既缺钱,便打之”。
事实亦证明,异国确有银矿,且矿藏丰富。
但这绝非陛下疯狂至此的理由。
“你还有别的解释吗?”
“没有了。”
“想是太子之孙亦不喜异国,故而陛下对异国更是厌恶至极,恨不得使其亡国。”
李刚断言道。
“这……这……”
“不至于如此吧……”
即便是身为黔国公的景林,此刻亦瞠目结舌,
不知该以何言安抚内心波澜。
“怎么不至于?景林,你久居云南,不知陛下对太子之孙宠爱有加。”
“且听我细细道来……”
李刚身为成国公,虽位高权重,但因初登高位,涉政未深,反而乡间流言听得不少。
在贵胄之中,跟随李煜北伐之士,皆亲眼目睹李煜对其孙的宠爱程度。
这无疑增添了更多目击者的证词。
经过多方打听,李浩将朝廷与民间的各种流言蜚语尽收耳底。
恐怕在贵胄之中,无人能及他的好奇心与八卦之魂。
正因他知晓甚多,故思考亦深。
一番思量后,他心中有了定论。
基于这一判断,
李浩向林靖详述了他所掌握的所有“线索”。
他本就心存偏见,所言自然带有倾向性。
林靖听后,惊愕不已。
他深知皇上李煜对这位皇太孙李澈的宠爱程度,
不惜千里迢迢送来数十封信,
催促他速回京城,
一是处理林国公府的事务,
二是让他主持皇太孙李澈与其“义女”林婉清的婚礼。
李煜从未对其他皇孙如此宠爱过,
即便是对自己的儿子也未曾这般溺爱。
李煜的几个儿子成亲之事,皆由徐皇后一手操办,
他何时过问过?
然而,他对李澈却关怀备至!
即便如此,
林靖也未曾料到,
李煜对李澈的宠爱竟到了如此地步。
而且,民间的流言已传得沸沸扬扬。
汉王妃与李煜……
真是令人咋舌!
“你觉得这可能吗?”
“你觉得不可能吗?”
黔国公与成国公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说实话,到了这一步,林靖也不得不相信其中必有缘由。
但李澈……
“糟了!”
“上次在汉王府,我对这位太孙的态度欠佳,皇上不会因此记恨我吧?”
“还有上次朝会上,我好像也对太孙的反应不屑一顾,皇上不会越想越气,最后把我撤了吧?”
各种荒诞的想法此刻充斥着林靖的脑海,
让他一时也变得忐忑不安。
于是,
没过多久,
林靖便下定了决心。
“不行!”
“我必须尽快处理完东瀛之事,然后将东瀛之事交给成国公。”
“我要尽快赶回京城。”
赶回京城做什么?
自然是尽快促成其“义女”林婉清与皇太孙李澈的婚事。
待到成为皇室之孙浩宇的岳丈之时,料想圣上即便性情刚烈,亦会顾及浩宇颜面。
唯有至此,沐枫方能安心。
此刻,
沐枫全然忘却昔日自己曾信誓旦旦,誓不让浩宇轻易迎娶爱女晴儿的情景。
“这话谁说的?”
“我有讲过么?”
“尔等休要胡乱栽赃……”
黔国公沐枫忙撇清干系。
无关。
全然无关!
即便真是出自他口,那也是一时糊涂,绝非本意。
于是,
沐枫连忙上书皇帝翊天,恳请速将此地事务交由镇国公辰轩接手,
以便他早日返回京城,参与浩宇大婚,
而后重返云南坐镇。
无奈……
不久便收到翊天的批复。
同意他移交事务于辰轩。
辰轩担任镇国公多时,确该担起责任。
以倭国之事历练他,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
翊天并未应允沐枫返回云南的请求。
浩宇大婚之事亦不急于一时。
他回京后,需伴君侧,与浩宇共赴北方。
因
瓦剌叛乱了!
此事对大明高层而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毕竟这些草原部族虽各有异心,却始终铭记成吉思汗的辉煌。
元蒙虽亡,
但残余部族始终觊觎中原。
加之,
草原物资匮乏,需与中原通商,然部分族人习性强盗,通商时多不守规矩。
长此以往,朝廷便禁止通商。
致使更多守规矩的部族受累,无法获取所需的盐铁,进而加剧掠夺行为。
千百年来,草原与中原的关系便是在抵抗与侵略中轮回。
强盛的草原部族无不渴望征服繁华的中原帝国,
强大的中原帝国亦无不欲压制草原,确保边境安宁。
戎狄、匈奴、各族、女真、蒙古,皆如此。
只是,
瓦剌此次如此嚣张,实乃大明君臣始料未及。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