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其中超过九成的船只与人员,
均源自邻近的微小国度!
“微小国度?!”
林威满脸惊讶地发问。
此刻,这位尊贵的国公,仿佛变成了井底之蛙。
他实在难以接受,那些小国能汇聚起如此庞大的力量。
每次郑和远航归来,总会带来各国的使节,他们有的衣着光鲜,有的身披兽皮,使节的模样便映射出国家的贫弱与数量众多。
而今却说,这些小国加起来,竟拥有如此众多的船只与人力,实在超乎想象!
“这可不是几个国家,而是近乎百国之力汇聚。”
赵豪自豪地宣称。
林威一时无语。
“近百个国家,他们联手是为了助大明征讨东夷?”
林威愈发觉得不可思议。
大明在这些小国中的声望,何时变得如此显赫?自己莫非在梦中?
“你该不会真以为自己在做梦吧?”
赵豪戏谑地看着林威。
林威瞪了赵豪一眼。
“好吧好吧,算我多嘴。”
“但他们确实是在协助我们对抗东夷。”
赵豪见状,连忙转移话题,神色变得严肃。
谈及正事,
林威也收敛起神色。
尽管大明已集结三十万大军,征讨小小东夷自然不在话下。
但有外力相助,总归是好事。
再者,大明虽也有海军,但实力平平,优势在陆上。
因此,航海之事有赖于这些海上民族的帮助,更为稳妥。
若仅靠李霸天的残部,信息来源单一,风险极大。
有百国支持,对大明无疑是有利的。
“但你能否确保他们的忠诚?万一他们实则欲埋伏大明……”
林威仍有疑虑。
“你就放心吧,如今这些小国对大明的敬仰之情,简直欲认大明为父。”
毕竟,
文化的渗透,乃是皇孙殿下精心策划的战略。
岂能有误?
赵豪对皇孙赵渊的敬仰,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
林威听完缘由,依旧难以置信。
他甚至翻阅了那些流传的话本小说,仍觉难以置信。
为何有人竟不顾本国安危,而将大批兵力调遣至海上,协助华夏征伐他国?
他们从中又能获得何利?
这些国家的民众莫非都失去了理智?
然而,
李昱最终还是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
毕竟,众多国家前来相助,总不能一声不吭就将他们赶走,或直接坦言对他们心存戒备。
此举实则有违大国的风范。
尽管如此,他还是保留了一丝警惕。
以防这些国家突然反戈,他需确保华夏的损失能降至最低!
可结果……
却发生了他万万未曾料到的事。
当他们的舰队真正与那东瀛人交战时,那些原本只是前来观战的,其他各国的小舰队,竟比华夏的士兵还要激动。
他们率先冲锋,与那东瀛士兵拼个你死我活。
夺得战利品后,他们非但没有私自占有,反而如同献上珍宝一般,恭敬地递给了华夏士兵。
瞧他们脸上的憨笑,
仿佛在说:
“老爹,瞧见了没,儿子够孝顺您吧?”
李昱:“……”
这一刻,李昱终于明白赵刚为何说,这些他国的士兵,恨不得成为华夏的子民。
恐怕他们对亲爹也没这么孝顺吧!
且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士兵,时常私下里用各自的语言,满含敬仰地盯着华夏的人低声交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每次看到此景,李昱都感到浑身不自在。
起初,他还以为这些人要对华夏的人不利,后来发现他们似乎只是纯粹的崇拜?
“……”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李昱本以为,自此以后,即便再遭遇任何离奇之事,他都不会感到惊讶。
可更离奇的事情还在后面。
华夏……或者说,以华夏为首的百国联军,踏上东瀛领土后,
甚至都未与东瀛人打上几仗。
当那些东瀛士兵得知攻打他们的是华夏军队时,许多人竟直接放弃了抵抗。
李昱:“???”
这是为何?
李昱着实无法理解。
后来,
赵刚知晓了答案,并告知了他。
“因为华夏的话本小说,也传入了东瀛。”
“???”
“这位皇嗣的运气,当真是妙不可言!”
穆昇由衷地感叹道。
“不对,此言差矣。”
“穆国公,”
“你何以断定皇嗣全凭运气呢?”
“为何不认为,这是皇嗣自身具备非凡才能所致?”
“这显然是皇嗣在幕后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无需刀兵相见,仅凭数册故事集,便赢得了众多国度上下的一致拥戴。”
国公李毅,已然成为皇嗣李瀚海的坚定拥趸。
提及李瀚海,他的双目便熠熠生辉,那光芒甚至超越了那些被大明故事集深深吸引的小国民众望向大明将士的眼神。
此刻,
在李毅心中,
皇嗣李瀚海,宛若神只。
然而……
穆昇比他更为清醒。
初至应天时,穆昇对这位皇嗣亦抱有极大的好感,
毕竟,他之所以归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帝李靖频繁的书信,信中满是对这位孙儿的赞誉。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