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大国的勇士,为了守护家园,如何不惜牺牲生命,
在战场上与敌军殊死搏斗,只为确保国民的安宁。
大国君主亲自领兵远征数千里,那份豪迈气概,令无数青年贵族心生向往。
更有那些描述名门淑女的典籍,让人对大国的贵族女子充满了无限憧憬……
不能奢望一个尚未拥有自身文字的小国,在塑造自我文化的同时,也能孕育出那些辉煌的艺术瑰宝。
若一个国家的统治植根于剥削,一个国家的扩张依靠武力,那么这个国家的道德高度必然奠基于文化。
大国同化小国,最为有效的途径莫过于文化。
王府之人,在小国以低廉价格售卖这些故事典籍。
能阅读这些典籍的,不是贵族,便是受过教育的落魄贵族。
贵族,意在同化其思想;落魄贵族,则吸纳一部分为王府所用。
往昔,这些小国的贵族对大国的了解仅限于基础教育。
四书五经都鲜少研读,更不用说有人不惜远渡重洋来贩卖故事典籍,
这是前所未有的。
也正是从此刻起,这些典籍为他们贫瘠的精神天地开启了一扇窗。
这扇窗的开启,标志着他们开始亲近汉文化。
一旦他们接纳了这种文化,便会不自觉地渴望成为其中一员。
正如郑和远航时,时常携带他国使臣来访。
有些国家的君主也会随行而来。
甚至有几位君主,宁愿死在大国,也不愿返回故乡。
对他们而言,生不能为大国人,死也要做大国魂,因为他们发现大国远比他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更在精神文化上遥遥领先。
但这种强大对周边小国的吸引力,唯有亲身造访大国后才能深刻体会。
如今,
在朱明渊的指令下,
王府仆役携带着这些书籍,历经千山万水,抵达这些小国的疆域。
迈出了让他们亲近大国、认同王府的第一步。
恰在此时,一艘巨轮驶入了其中一个国家。
“太子殿下,苏门答腊已到,我们可在此先行交易,随后再与张士诚余部会面,顺势攻取锡兰山国!”一位中年男子慷慨陈词。
“这便是苏门答腊?三宝公公曾提及,未曾想如此落后。你等速去交易吧。”一位青年点头,眼神坚定却带有些许不屑。
“不必急于一时,听闻汉王府那边尚无动静,此番我们定能抢占先机。”中年男子笑言。
“我那堂弟不足为虑,胜他自然无疑,只是我们要赢得更为光彩。”青年自信满满。
“太子殿下英明。”旁人附和。
正当他们自我吹嘘之际,已被当地人察觉,纷纷围拢过来。
太子府的侍卫们神情紧张,就在这时,一位老者从苏门答腊民众中走出。
“敢问贵客可是来自大明?”老者用一口奇特的汉语问道,其口音既有东南沿海的特色,又与应天大相径庭。
幸运的是,船夫能与老者沟通。
“正是,我们乃大明之人!”船夫回应。
“贵客此行所为何来?”老者询问。
“我等乃商人,自然为交易而来……”船夫解释。
闻言,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转身向众人高呼:
“太好了!是他们!大明商人又来了!”
一听大明商人重现,在场众人皆激动不已。
“太好了,这意味着又有新话本可看了?”
“我苦等数日,大明商人终至,真乃望眼欲穿!”
“我也一样,近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总觉得生活乏味,只盼大明话本。”
“我还想听听大明皇帝的故事,他真乃绝世英雄,若能生于我们苏木达拉该多好!”
“他的二子汉王亦不凡,听说年少便随大明皇帝征战沙场……”
苏门答腊民众议论纷纷,他们说的是大明官话混杂本地口音,朱瞻基等人听得一头雾水。
朱瞻基一行历经艰辛,自应天至占城,再由占城出海,历经风浪抵达苏门答腊,此刻尚在码头之上。
为何这些人紧紧相随,不愿离去?
且他们在一旁窃窃私语,究竟在谈论什么?
“尊贵的来宾,真是万分抱歉,我们岚岛国的贵族们,对你们大唐商队的到来期盼已久!”
“因此情绪过于激动,还望海涵。”
最先恢复平静的是那位老者,他面带歉意地向李辰一行人致歉。
李辰听闻船夫传达的话语,这才矜持地微微颔首。
“原来如此。”
他身旁的中年男子更是笑容满面。
“殿下,瞧瞧这些小国的人民多么热情,他们的贵族日日守候在码头边,就盼着大唐的商队来此交易。”
“咱们带来了如此众多的精美瓷器、丝绸,定能热销无阻!”
李辰闻言,脸上也不禁浮现出一抹笑意。
这段时间,他实则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商贸活动,自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
暂且不论人工费用,即便是采购商品,也需要本钱。
提及本钱,东宫确实不如齐王府富庶。
可以说,为了此次太子之位的争夺,李弘与李辰父子二人,在外借了不少银两。
“大唐的商品如此受人追捧,此番销量无忧,货款很快就能结清。”
“那真是太好了!”
李辰难掩兴奋。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