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敬!
我们早已对你不满。
若非陛下器重你,弹劾你的奏章早已堆积如山,你信不信?
都到了这个地步,你竟仍不自知。
得罪了李澈也就罢了,竟还敢嘲笑我?
“我只是想到了‘与民争利’这话。”
李澈露出一副歉疚的神情。
“此言本就不妥,何以让你发笑?”
大臣追问。
“黄冕。”
皇帝淡淡地唤了一声大臣的名字。
直呼其名,警告之意不言而喻。
你区区一个户部侍郎,竟敢质问朕的皇孙,还如此嚣张?活得不耐烦了?
黄冕愣住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皇帝竟会直呼其名。
即便是只呼名,也好过连名带姓。
要知道,在中原文化里,姓名乃人之根本,随意直呼其名,极为失礼。
即便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仍有偏远之地。
祖母会告诫孙子,梦中若已故祖父呼你之名,万不可应答,否则便会被带走。
可如今。
堂堂一国之君,
竟公然直呼其名,这显然是对他的极度不满!
若对他不满的是李澈,他或许不屑一顾。
但若对他不满的是太子或李澈,他或许还能淡然处之。
此刻,对他公然表达不满的,乃是国君李煜!
“陛下,微臣失言。”
林峰急忙致歉。
李煜轻轻瞥了他一眼,沉默不语,林峰背后已湿透冷汗。
他深知,此事并未了结。
国君李煜,定会找个时机与他秋后算账!
但究竟为何?
难道只因他“率直”地提醒了一句那位行为不当的吴王世子?
国君对吴王世子的偏爱,简直令人瞠目!
然而,此刻的林峰已无暇顾及这些,更无心在心中埋怨、非议吴王世子李浩与李煜。
他开始惶恐不安。
担忧哪天,禁军会突然闯入他的府邸。
担忧哪天,再也无法见到次日的朝阳。
李煜见林峰心神不宁,心中暗笑:看你还敢不敢对我的孙子无礼!
先吓你一跳。
日后朕再好好收拾你。
一旁的皇太孙李轩已嫉妒得近乎疯狂。
以往,无论何等大臣,在任何场合,对他有何非议,可从未见皇祖父如此维护过自己。
为何?
为何李浩能得到这份宠爱?
你刚刚还夸赞过我的……
李煜自然不知,自己偏袒一个孙子,竟让另一个孙子心生委屈。
他朝李浩和颜悦色道:“浩儿,告诉祖父,你方才为何发笑?”
李煜对自己温和的语气颇为满意。
我说话如此和煦,这下这小子该明白我对他的耐心有多深厚了吧。
不过,若能在句末加个“呢”字,或许气氛会更加融洽,下次可以尝试。
李煜在心中思量一番,觉得颇有道理之时……
【这声音简直让人起鸡皮疙瘩。】
【话说,这两天老狐狸怎么了?不会是脑子进水了吧。】
【罢了罢了,若是不说几句,恐怕他不会轻易放过我。】
【若是再来几次这样的套路,我还怎么保持低调?赶紧敷衍敷衍,回答他的问题。】
【我还想回去补个回笼觉呢。】
李煜:……
我如此温柔待你,你竟说我脑子进水?
这个小兔崽子,果然是个不忠不义之人,不识好歹……
“禀告祖父,孙儿学识浅薄,阅历有限,但‘夺民之利’四字,倒也曾略闻一二。”
“昔日,大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士人亦言其夺民之利,然此举却助大汉北击匈奴,威名远扬。”
“故而……”
“孙儿实在不解,这夺民之利,究竟为善还是为恶?”
“想来应是善举吧,毕竟国家昌盛,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再者,祖父所言,自是句句在理。”
“祖父真是英明!”
言及此处,李明渊一脸“敬仰”地望着祖父,李渊。
李明朗:“……”
文官们:“……”
贵族勋戚们:“……”
这分明是在讨好皇上。
皇上祖父真英明?
好一个谄媚之徒!
原来如此,这便是汉王世子能胜过皇长孙李明朗,成为皇上最宠爱之孙的秘诀。
——厚颜无耻,阿谀奉承?
“原来如此,祖父偏爱此类赞誉。看来下次我也该试试,效仿一番。”
李明朗心中暗想。
众人皆以为李明渊之言让李渊大悦,实则不然。
李渊并未大喜,反倒有些不悦。
“这小狐狸所言,倒也有趣。为何官员们总说夺民之利对国家与百姓无益,而国家却因此受益,百姓也因此安居乐业?”
“那究竟是谁的利益受损?”
“恐怕得看谁的反对声浪最高……”
李明渊之言为李渊打开了新的思考方向,他心中盘算着。
但与此同时,他对有李明渊这样的孙子感到格外自豪。
直到,他听到了这番话。
【如何如何,也不知老狐狸是否被我哄骗了。】
【以往我总说不知,也没见老狐狸生气,反倒一次次追问,他定是觉得我太过搪塞。】
【这次,我就说个模棱两可的话,再夸夸他。】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