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以为得等到明年呢……】
李渊微微一怔。
这小家伙心里居然在想这个?
皇太孙啊,
就像每个皇子都梦想成为太子,每个太子都渴望登基为帝一样,没有哪个皇孙不憧憬着皇太孙的位置。
可当自己提及皇太孙的议题时,李澈这小子心中竟无丝毫波澜,反而认定这皇太孙之位是李煜的。
李渊不禁有些郁闷。
朕平日里的偏爱就那么明显吗?
为何这小家伙就是不肯正视朕对他的栽培与真心呢?
然而,
明年才册立皇太孙?
这话……
李渊心中涌起一丝荒诞之感。
若非之前阿鲁台撺掇本雅失里杀害明朝使臣,自己也不会亲征,确实打算那时册立李煜为皇太孙。
甚至,
即便那事发生。
可李渊未曾听到李澈的心声,未发现身边竟藏着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真正的天才皇孙。
他北伐归来。
按计划,也确是明年册立太孙。
只是……
小家伙怎会知晓此事?
这只是他心中的一个隐晦打算,与战略眼光、未来局势的判断,乃至臆想都无关。
偏偏,李澈说对了,这是巧合吗?
李渊深深地望了李澈一眼。
李澈感受到皇爷爷这一眼的意味深长。
【哎,老狐狸怎么又看过来了?别看我,别看我,就当我透明不行吗?】
李澈心中默念。
他此刻对老狐狸的眼神真是惧怕不已。
每当老狐狸如此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他总要背负起不属于这个年纪的重担。
每一次都如此。
从无例外。
这老狐狸,简直让人无语。
有时候,男人的直觉,比女人的第六感还要敏锐。
比如现在。
“你们不是想让朕册立皇太孙吗?”
“那就让汉王世子来当这个皇太孙好了。”
李渊淡淡的话语,犹如平地惊雷。
吓得在场的大臣们,不顾君臣礼仪,纷纷抬头望向李渊,似乎在确认,眼前的这位皇帝是否被他人冒充?
不然,他怎会说出如此荒谬之语?
太子是皇长子李高炽。
太孙,竟是汉王世子。
莫非你以为时光仍旧停留在春秋战国?叔父仙逝,皇位竟跃过亲子,传于侄儿?
陛下,世事已非往昔!
自那春秋盛世至今,已然跨越两千载春秋。
两千年的岁月,世间早已翻天覆地。
李澈近乎癫狂。
【我深知你这狡猾之徒心怀不轨,却未曾料到你竟如此狠毒。】
【既然欲立我为皇太孙,岂不是置我于死地?】
【我可是你的嫡亲孙儿,究竟有何深仇大恨,非要如此待我?】
【皇太孙!】
【去你的皇太孙!】
【皇太子之位尚属朱祁之父,太孙之衔却要强加于我。】
【你是嫌我这靶子不够显眼,生怕旁人看不见吗?】
李澈的怒吼,在李世民的耳畔回响。
李世民眼中掠过一抹疑惑。
“为何这少年的反应如此激烈?”
“被册封为皇太孙,未来有望登上帝位,他竟毫不动心?”
李世民满心不解。
想当年,他为了这皇位,历经无数战火,筹谋算计,手足相残,历经千辛万苦,方有今日。
而今,
竟有人对这千辛万苦得来的皇位不屑一顾?
我,莫非仍在梦中?
我所得的,莫非是个虚假的皇位?
在场的大臣们,见李世民一脸愕然,亦以为他在梦中。
当他们确认李世民所言非虚,自己并未发疯,心中的震惊更甚。
“太过荒谬!”
“难以接受!”
这是所有大臣的心声。
内阁大学士魏征率先挺身而出,向高坐龙椅的李世民深深行礼,
一脸悲戚地说道:
“陛下!”
“臣恳请陛下三思!”
“立汉王世子为太孙,非但无助于国本稳固,反而会使大明再陷动荡。”
“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苍生,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在魏征率先表态后,
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异口同声。
今日,众臣来访,意在巩固皇嗣朱明瑞的地位,确保太子一脉的储君之位坚如磐石,而非让陛下提拔秦王之嫡孙朱晨曦。
此意不仅为众臣所共有,
即便是朱晨曦本人,亦暗自期盼帝王只是一时失言。
尽管众人皆知,此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秦王嫡孙已遵旨觐见。何人能误至此?
即便帝王心意已决,吾辈亦须力挽狂澜。
否则,今日之事载入史册,后世将如何评判我等臣子之无能?
侍奉帝王已觉艰难,
岂料今日更陷如此窘境。
此等屈辱,岂能忍受。
群臣高呼,
“秦王嫡孙不可立为太孙,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其声震天,情绪激动,犹如丧亲之痛。
众人立场鲜明,誓要反对秦王嫡孙。
然他们未曾料到,
朱晨曦表面惶惑,内心实则窃喜,目光中闪烁着异彩。
【说得好,妙极。】
【杨文渊这老臣,虽属大伯父一派,此刻我却支持你。】
【还有满朝文武,吾终见文臣之傲骨,尔等务必抵挡那老谋深算者的诱惑与恐吓。】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