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重约:1吨
炮长:2.7 m
炮管长:36倍口径
有效射程:3000m-5000m
射角:-11°~18°
炮口旋转角度:6°
初速:529 m\/s(米\/秒)
弹丸重:(6.3--7.8)\/5.5公斤(高爆弹),6.4\/6.1公斤(穿甲弹),7.24\/7.98公斤(榴霰弹)
这是一款划时代的炮种,所采用的炮弹并非是传统的球状型,而是采用了新式铜壳弹药筒。其发射距离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如果不是并未发明新式火药取代旧式的黑火药,朱由校相信其射程起码还会增长一倍有余。
虽然这款火炮是划时代产物,但是根据兵仗局的产量来看,年产达到了三千门。这款1吨重的火炮,需要两匹战马拖动,因此,机动性能也是极其优秀的。
同样的,这款火炮的首任使用者还是近卫一师和二师。
看完75毫米野战炮之后,朱由校又欣赏了52式重型迫击炮和52式火箭炮这两款新式武器。
52式重型迫击炮和52式火箭炮同样采用了铜壳弹药筒。
与之前的28式火箭炮仅有20管,且射程最远才千米不同。52式火箭炮炮管达到了32管,且射程达到了1500米-3000米。和52式重型迫击炮一样,都采用了?膛线炮管。
这些新式武器,无一不是朱由校精心打造,专门为沙俄以及其背后的欧罗巴列国所准备的。要知道,一旦明军跨越乌拉尔山脉,便会踏入以西式城堡为主要防御手段的欧罗巴核心地带。在这片土地上,城堡林立,坚如磐石,若没有威力巨大的火炮,想要在短时间内攻克一座城堡,恐怕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然而,对于已经年过不惑的朱由校来说,他实在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等待。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他深知自己的时间有限,必须尽快实现征服欧罗巴的目标。
进入二月,天津港一片繁忙景象。一队队马车满载着江南数省精心制作的棉衣、棉裤和棉鞋,缓缓驶离运河码头。这些衣物将穿越千山万水,最终抵达遥远的西伯利亚。与此同时,在东北大地,数支严阵以待的骑兵队伍如同一股股狂风,呼啸着从各自的驻地疾驰而出。他们精神抖擞,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朱由校离开大明,远赴欧罗巴的日子已经近在眉睫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