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自以为是的聪明算盘,实际上却完全落入了颜思齐的算计之中。对于荷兰人来说,他们需要时间来治愈战争带来的创伤,而对于颜思齐所率领的印度洋舰队而言,同样也需要时间来积攒力量。
作为印度洋舰队的司令官,颜思齐迅速与荷属东印度公司展开了谈判,并最终签署了一份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的内容相当简洁明了:东印度公司正式承认大明帝国对科伦坡城统治的合法性;而明方则承诺,不会对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上的正常贸易活动设置任何阻碍。
此外,备忘录还规定,东印度公司有责任约束康提王国,防止其对葡属锡兰殖民地发动任何形式的攻击。一旦这份备忘录得到葡、康两国的认可,它将即刻生效。备忘录中并未提及康提和大明帝国之间的关系,也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完成签署仪式后,两国代表面带微笑地握了握手,然后转身离开了会场。得到明人保证的东印度公司商船,如释重负般地迅速出现在了科伦坡以及锡兰岛的外海。
原本因为战争而被迫中断的一切商贸活动,在这一刻终于得以恢复。科伦坡城这座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城市,也逐渐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颜思齐根本不会想到,刚刚签署备忘录的东印度公司,立马开始对公司麾下的商船进行了加装火炮的工作。公司在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改装工作。无数的商船被召集至港口船厂,船员们紧急的被拉去训练如何操作火炮。虽然不知道这种临时抱佛脚究竟有多少用处,不过光看那一张张船只清单,拿出去还是挺唬人的。
而东印度公司毫不知情的是,颜思齐在签完备忘录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一艘快船,风驰电掣般地穿越马六甲海峡,如离弦之箭一般径直驶向越南的母港。
在这漫长的航程中,沿途的各个分舰队都收到了一条完全相同的命令。这条命令就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所有分舰队的指挥官们都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即将来临。
他们收到的命令是,天启三十二年(1652 年)的夏季,五支分舰队的主力战舰必须如约,齐聚在暹罗、缅甸、印尼等省份的良港,随时准备应对和荷兰人的战争。
颜思齐对舰队的部署可谓是精心策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他的战略布局就像一张精密的蜘蛛网,将敌人紧紧地困在其中,让他们无处可逃。
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颜思齐的心中并非没有一丝担忧。他对荷兰人的海上力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些坚船利炮绝非等闲之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对自己麾下的舰队失去信心,相反,他坚信自己的舰队在战斗中定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随后,他将自己对舰队的部署以及对接下来局势的判断,以一份详细的奏章形式,快马加鞭地送入了京城朱由校的御案之上。这份奏章就像是一把火炬,照亮了朱由校对这场战争的认知,也让他对颜思齐的指挥才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