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年仅二十四岁的皇太子朱慈炜站了出来,他面色凝重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要实现政党的合法化,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关键前提,那就是这些政党必须有参与执政的可能性。只有确立了这一要点,帝党、太子党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党派,才能够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只有实现了党党都有执政的可能,政党合法化将不再只是口号。”
朱慈炜的这番话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十分震惊。毕竟,在众人眼中,太子党一直是一个较为隐晦的存在,而如今太子竟然毫不掩饰地提及,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举动。难道说,天启朝将会重现洪武朝时期太祖与懿文皇太子(朱标)共同执政的繁荣景象吗?
面对太子的发言,朱由校并未立刻表态,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龙椅上,沉默不语。他那深邃的目光凝视着下方的太子,仿佛能透过他的外表看到内心深处的想法。
朱由校心里很清楚,太子所说的话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长远的考量和规划。这些话虽然听起来有些激进,但却代表着一种进步的思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他也明白,这些想法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是绝对不能轻易实现的。
他知道,太子提出的所有政党参与执政的可能性,并不是要推翻老朱家的统治,而是希望通过一种更加民主、公平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但如果所有的政党一上来就能够执政,那么他这个皇帝岂不是成了摆设?这显然是他无法接受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很容易扯到蛋。朱由校深知这个道理,他的大明帝国还远远没有达到后世日不落帝国的程度,他不可能将所有的权力都拱手相让。在这个时候,他需要保持谨慎和稳健,逐步推进改革,而不是一蹴而就。
“太子之言并不是不能实现,但不是现在。”朱由校终于开口说道,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不过,这件事要一步一步地来。首先,朕认为,可以取缔了所谓的帝党和太子党之称谓。这两个名字,明显的是在离间我父子的关系。”
他的话语如同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朝堂上的大臣们开始窃窃私语,有的表示赞同,有的则面露疑虑。然而,朱由校并没有给他们太多讨论的时间,他紧接着说道:“从今日开始,朝廷之中只有执政党和在野党,所有官员和有识之士,不论出身、背景,都应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唯有构建起执政党执政、在野党监督的规范体系,未来大明这艘巨轮方能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持续破浪前行。”朱由校的话语犹如一道惊雷,在众人耳畔炸响,众人皆是为之一震,眼前猛地一亮。
刹那间,整个上书房仿佛被点燃了一般,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对朱由校的观点深表赞同,认为这是确保大明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也有人对这一设想心存疑虑,担心会引发党争,导致朝廷动荡不安。
然而,朱由校并未再发一言,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龙椅上,手中夹着一支香烟,不时地吸上一口,吐出的烟雾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与此同时,他还端起一杯香茗,轻抿一口,细细品味着茶香。他还有的是时间来规范政党的正规化,也只有正规化之后,他才能安心的踏上征服全世界的征途。
而下方的官员们则全然不顾朱由校的沉默,他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慷慨激昂,力陈建立正规体系的必要性;有的则忧心忡忡,担心新的政治格局会带来诸多变数。
在激烈的讨论中,时间悄然流逝。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执政党的党名终于尘埃落定——保皇党,这也成为了帝党的最新称谓。而与之相对应的,太子党的最新名称则被确定为复兴党。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