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狼子野心的国家,朱由校自然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在原时空,明朝仅仅依靠一个只有百余万人口,而且其中超过七成都是土民的云南省,显然是无法与拥有四百多万人口的东吁王朝相抗衡的。
然而,如今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明帝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彻底崛起。他们不仅成功地占据了整个中南半岛,还通过二十余年的移民政策,以及对所占地区户籍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中南四省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此时的中南四省,大明帝国已经拥有了两千多万臣民,其中六成以上都是帝国的移民。这意味着大明帝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同时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
更为关键的是,盘踞在这一地区的明国兵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二万之巨。如此庞大的军队数量,无疑让朱由校在面对缅甸时更有底气和信心。
而原本与缅甸结盟且作为其强大后盾的葡萄牙人,如今却完全背弃了缅甸,转而坚定地站在了大明这一边。不仅如此,葡萄牙的国王甚至还是大明皇帝的妹夫,这层亲密关系使得葡萄牙人在面对大明和缅甸的抉择时,毫无疑问地选择了支持大明。毕竟,血浓于水,亲情的纽带让他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对缅甸保持偏袒。
当然,即使葡萄牙人不顾这层关系,执意要帮助缅甸对抗大明帝国,那也只是螳臂当车罢了。要知道,大明的军事实力可是相当强大的,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荷兰和西班牙都已经被大明赶出了东南亚地区。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葡萄牙人又能有多少胜算呢?
此外,缅甸国内的情况也对其极为不利。缅甸人实行的是粗暴的统治方式,这导致其国内各少数民族的反抗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平达力王继位后,反叛事件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地削弱了东吁王朝的实力。
综上所述,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关键因素中,大明帝国已经占据了其中的两个。而所谓的地利优势,对于拥有数万越族、南掌族士兵的大明来说,同样不会逊色于东吁王朝。毕竟,这些少数民族士兵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更为熟悉,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地利的作用。
终于,准备就绪的大明帝国东南亚战区司令辛栋的一声令下,天启三十年(1650年)三月,数万明军越过缅明边界,攻入了缅甸。
此次进攻,大明帝国并没有第一时间动用驻守在云南的边军,而是仅仅出动了驻守在南掌、暹罗的中南半岛籍贯的新附族群的边军。别看这些边军个子不高,可对于中南半岛的丛林极其熟悉,将他们当做开路先锋再合适不过了。
再加上,南掌、暹罗两省和缅甸边境的克伦族、掸族的反抗势力的帮助下,数万明军犹如春游一般,直接插入了缅甸核心区域——缅族的统治区。
此战,不光明军不光出动了陆军,连太平洋舰队的一支分舰队也及时的穿越了马六甲海峡,出现在缅甸的海港城市勃固港。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