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多尔衮的战略目标并非仅仅是击退俄军的数次进攻,而是要将这股俄军彻底消灭。然而,令人庆幸的是,他的担忧似乎有些多余,因为沙俄军队并不会如此轻易地决定撤退。毕竟,他们历经长途跋涉、劳师远征来到此地,如果就这样一无所获、灰头土脸地打道回府,那岂不是太窝囊了?
时间来到午后,经过短暂休整的俄军士气重振,再次如潮水般涌向城墙。而这一次,董鄂·和硕图显然从之前的战斗中汲取了教训,他终于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控制火炮的射击密度。
与上午不同的是,明军的火炮在这一次并没有像之前那样频繁开火,而是保持了低烈度的射击。这种异常的举动让俄军士兵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们认为明军的炮弹储备可能已经不足,甚至有可能在上午的战斗中就已经耗尽的差不多了。
这个错误的判断使得俄军士兵们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因为上午那种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的小型炮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能够成功躲避那些可怕的炮弹,他们登上城墙的把握无疑会大大增加。
就这样,第一波手持盾牌的俄军提心吊胆的再度靠近了城墙。
这时,城墙上再度落下手雷,不过比起上午,数量上明显少了不少。
部分士兵在爆炸中惨死,而幸存者则快速的开始攀爬云梯。
这次,城墙上没有再落下手雷,而是滚木、石块、乃至是滚烫的粪汁。明军传统的守城手段,还是让俄军大开了眼界。
居然连粪水这种污垢之物都被拿来对付敌人,这是沙俄人怎么也想不到的。
不过,种种手段,仅仅是压制了俄军的攻势,并没有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因此,还是有某一段城墙,俄军还是成功的登上了城墙。
而这也仅是俄军的极限了。因为,明军士兵们还有长杆、枪托,能将刚刚露头的俄军士兵推下城墙。
九月二十日,俄军付出了千余人的伤亡,将将快要登上城楼,而守城的明军则仅付出不到两百人的伤亡。
见时机已经差不多,德米特里于二十一日,一次性投入了一万两千余人,这是除了伤兵和他的亲卫队之外,他所能投入的最强兵力了。
天一亮,一万多俄军再次呐喊着冲向城墙,董鄂·和硕图知道,敌人准备孤注一掷了,于是他命令炮兵营火力全开。
十二磅炮、迫击炮纷纷开火,可即便是两百门各类火炮齐开火,也无法阻挡沙俄人要在今日破城的决心。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悍不畏死的冲到了云梯旁,接下来,残酷的登城战即将打响。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