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济尔哈朗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行动。他迅速派遣使者将这个关键情报送回吐鲁番,以便让后方的决策者们能够及时掌握局势。同时,他以奎屯为据点,巧妙地将手中的三个师拆分成以团为单位的小股部队,然后分别派遣这些部队去攻略奎屯四周的所有准噶尔部落。
就这样,明军如饿虎扑食般四处出击,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们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攻占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南的大片牧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原本生活着十余万准噶尔牧民,如今都成了明军的俘虏。
时间来到十一月中旬,天气已经异常寒冷,但这并没有阻挡济尔哈朗率领的一万多明军的步伐。他们冒着严寒,艰难地穿越沙漠和草原,终于抵达了马依力山脚下的克拉玛依地区。随着济尔哈朗的军队到达,克拉玛依以南的地区正式宣告全部落入明军手中。
此时此刻,进入准噶尔盆地的明军数量已经多达五万余人,而在北方的阿勒泰地区,还有两万多喀尔喀自治领的大军盘踞。满桂和多铎也毫不畏惧地冒着鹅毛大雪,紧随其后抵达了克拉玛依的明军大营。
然而,早在八月份,明军进入准噶尔盆地的消息就已经传入了和多和沁的耳中。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他正深陷与哈萨克汗国的战争泥潭,无法自拔。他亲自率领着十余万准噶尔大军,与八万多哈萨克汗国的大军在塔尔巴哈台一线对峙,双方僵持不下,战况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和多和沁根本无法抽身回师,去应对明军的威胁。
而随着伊犁河谷的丢失,退无可退的和多和沁,只能硬着头皮率军发动了第三次征服哈萨克之战。
随后的两个月里,准噶尔大军付出了三万余人的伤亡,终于一举击溃了哈萨克汗国的主力,彻底在哈萨克平原站稳了脚跟。
然而,这一切并非没有代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半数的准噶尔盆地不得不被拱手让给明国人。时间来到天启二十七年(1647年)三月,春天的气息刚刚开始弥漫,大明帝国的七万余兵马便再次蠢蠢欲动。
在阿勒泰地区,两万明军经过长达半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成功攻占了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这两条流域的数十个准噶尔部落。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让明军士气大振,更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克拉玛依地区的明军也毫不逊色。他们自三月出兵以来,仅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以风卷残云之势彻底占领了盆地中部。这一惊人的速度,充分展示了明军的强大战斗力和高效作战能力。
六月初,克拉玛依地区的明军一路高歌猛进,顺利抵达了准噶尔汗国王帐所在地——塔城。
此时的塔城,早早于年前便被和多和沁彻底放弃。因此,明军仅发动了一次试探性攻势,便一举拿下了这座城池。
自此,大明帝国彻底占领了准噶尔盆地,彻底将准噶尔汗国赶入了哈萨克汗国的领地。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