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启二十年(1640 年)的四月,阳光明媚,海风轻拂。广州港内,五艘悬挂着明朝和葡萄牙国旗的大明军舰缓缓驶离港口,它们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这五艘军舰不仅装载着朱由校的圣旨,还有内阁的任免书以及正式的建交文件。这些文件将被送往万里之外的葡萄牙,标志着两国之间的正式交往和合作。
在圣旨中,朱由校给自己的大外甥特奥多西奥赐名为朱慈炯,并封他为河内郡王。同时,他也给外甥女若阿纳赐名为朱淑娅,封其为顺化郡主;外甥女卡塔里娜·恩里克塔则被赐名为朱淑娣,封为自贡郡主。
除了册封自己的外甥,朱由校还对若昂四世进行了封赏,将他的安南侯升为了越南王,以表彰他对两国关系的积极推动。
随船一同出行的,除了百余万两银子的赏赐外,还有百余名军官学校的海军专业毕业生。这些年轻的军官们怀揣着梦想和才华,将与数百名军情局、经情局的探子一同前往欧洲。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圣旨和文件,更是为了未来大明商会和海军舰队能够顺利离开南海,进入印度洋,甚至更远的非洲和欧洲大陆做准备。
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这些勇敢的人们将肩负起国家的期望,开拓新的领域,为大明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阁的任免书犹如一道惊雷,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份任免书的核心内容,便是任命驻葡萄牙大使朱慎?为大明欧洲特派员。
近年来,大明与欧洲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明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随着海上贸易的逐渐萎缩,海关收入大幅下降,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更糟糕的是,国内天灾频繁,百姓们生活困苦,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又哪有多余的钱财去购买那些精美的商品呢?所以,国内经济也随着灾情的不断朝南方蔓延,使得商业活动也愈发萎靡不振。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朱由校深知必须采取措施来改善大明与欧洲的关系,以恢复海上贸易的繁荣,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他决定任命朱慎?担任欧洲特派员,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尤其是法国、英国、瑞典、热那亚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等等在亚洲尚未与大明爆发真正不可逆转冲突的国家。
与此同时,朱由校还分别给菲律宾的范文程和南洋舰队司令颜思齐送去了一封密信。这两封信的内容,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将在东南亚地区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朱由校在信中明确表示,他将直接放权给范文程和颜思齐,只要他们的行动有利于大明王朝的利益,哪怕是将所有东南亚土着全部赶下海,他也会视而不见。他毫不吝啬地承诺,只要他们能够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封侯拜相都不在话下。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