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 第276章 山雨欲来(4)

第276章 山雨欲来(4)(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鲥鱼、河豚、刀鱼被列为长江三鲜。特别是鲥鱼,宫中有文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对它情有独钟,并被列为了祭祀先祖的祭品。按明制,每年有五次常规的太庙祭祀,必须供奉鲥鱼。由于明初的国都在南京,产自镇江,南京的鲥鱼进贡并不困难。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但祖宗们享用鲥鱼的传统并未改变,偏偏鲥鱼生来金贵,出水即死,保存和运输极其困难。

为此,历代皇帝为了确保将新鲜的鲥鱼运送到北京,明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鲥鱼厂,由南京的守备太监全权负责。《大明会典》记载:南京每年进贡物品的北京设有鲜船一百六十二艘,用冰船四十六艘,其中光是运输鲥鱼的船就有十四艘,这些资料都让这帮传教士从宫中典籍中查找了出来。

运河天津段至北京有一段路就得通过陆路才能将活鱼运送到宫中,特别是夏季,保存和运输就愈发艰难。

之前的做法是装入木桶,由马车运至宫中。春冬季节还好说,夏秋两季就不行了,酷热的天气下,木桶中的鱼会因为水温变高而氧气不足而窒息而死。古代又没有氧气泵,所以基本上来说这个难题是无解的,只能是增加运输次数和数量来保证宫中的需求。

话说那欧洲人确实深谙科技之道,他们深知以金属铅打造而成的载体具有出色的隔热性能。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和筹谋,最终决定由艾儒略亲自出马去寻找魏忠贤,并向其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若采用金属铅所制的箱子作为运输鲜鱼的工具,那么鲥鱼的存活率将会大幅提升。

魏忠贤此人对这般高深的知识自然是一窍不通,但当听闻金属铅箱子能够更有效地保存鲥鱼时,便已然心花怒放,喜不自禁了。就这样,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不仅皇帝朱由校,就连其后妃以及诸位皇子公主们的乳母也都有幸品尝到了那些经由金属铅保存的鲥鱼。

朱由校得知此事后却是怒不可遏!要知道,历史上众多帝王皆因贪恋所谓的仙丹而丧命,为此他特意下令将宫中所有与之相关的材料统统销毁。谁曾料到,魏忠贤这回虽是出于一片好意,却阴差阳错地令自己再度陷入险境——竟然又莫名其妙地吃上了含铅之物。看来,那一顿毒打是绝对没有打错的。

那些所谓的仙丹,无疑正是致使历代帝王年纪轻轻便早早驾崩,以及子嗣夭折率居高不下的元凶。而制作仙丹的其中一味主要的材料便是金属铅。

如果不是汤若望在行事方面表现得过于激进和冒失,在传播教义的时候未能采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稳妥策略,而是一上来便毫无顾忌地公然宣称孔子乃是异教徒,并且断言孔子所倡导的学说简直就是荒诞不经,这无疑等同于直接挖掘了广大读书人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坟啊!要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孔子及其学说一直都备受尊崇,被无数文人墨客奉为圭臬。

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这个汤若望竟然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无比傲娇的姿态,大肆宣扬自己乃是上帝派往人间的使者,肩负着拯救大明苍生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伟大使命。这样一番狂妄自大的言论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刚刚加入教会不久的英国公世孙张世泽,更是被气得怒发冲冠。

需知在封建时代,皇帝向来以“天子”自居,声称自己乃是昊天上帝的嫡亲长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而你这汤若望竟敢妄自尊大地自称为天使,并扬言要来拯救大明的黎民百姓,那么请问,你又把当今圣上朱由校置于何种境地呢?难道说在你眼中,朱由校这位堂堂正正的天子还比不上你一个外来的所谓“天使”吗?

不得不说,这张世泽虽然年轻,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政治洞察力和高度警觉性。当他听闻汤若望发表的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之后,丝毫不敢怠慢,当即毫不犹豫地将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禀报给了他的祖父——英国公张维贤。

说起这位老爷子,那可是个老谋深算、精明睿智的人物,堪称七窍玲珑之人。想当年,正是因为皇上求贤若渴,广纳天下英才,这些来自遥远欧罗巴大陆的传教士才能有机会踏入大明的国门。然而,他们的种种言行逐渐暴露出其真实面目,这些家伙远非表面看上去那般道貌岸然,其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