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前礼部尚书孙慎行均涉案其中。由于案涉前朝重臣,崔呈秀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将所有的证据以密折的形式八百里加急方式送到了京师,彻底引爆了朝堂。
事还没完呢!
六月份,一封来自福建的紧急军情,更是掀起了更大的高潮。
众所周知,朱由校曾经接见了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等欧罗巴国家的商贸大使,并分别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商贸协议。
可总有些人抢劫、偷税漏税习惯了的人不大乐意按照明朝律法缴纳关税。于是他们开始于沿海各省官员、商贾、士绅再次干起了走私的无本生意。
随着近卫师的脚步逐渐靠近福建,这些人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联合外国武装商船,对明海军在泉州的港口进行了偷袭。
天启四年三月,荷兰舰队七艘军舰外加战士九百人,占领澎湖,并封锁了漳州出海口。同月,荷兰舰队与东南亚势力最强大的海盗李魁奇一同夜袭泉州港,将港内正在建造的八艘四级战船、十六艘五级战船全部击毁在船厂内。
由于是夜袭,荷兰舰队只是将船厂的在建军舰全部击毁,船工无一伤亡,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由于“澎湖为漳泉之门户,而台员(明代对台湾的称呼之一)即澎湖之唇齿,失北港则唇亡而齿寒,不特澎湖可虑,漳泉亦可忧也”。所以对于荷兰人占领澎湖,明朝当局自然不会听之任之。
东洋舰队司令上将颜思齐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愤怒之情如火山般喷涌而出,荷兰人的恶劣行径彻底激怒了他。
时间来到了四月初三,风和日丽,海面上波光粼粼。舰队司令颜思齐与副司令戚兴国率领着东洋舰队的三百艘战舰浩浩荡荡地出征了。这些战舰犹如钢铁巨兽一般,气势磅礴。
就在澎湖群岛周边的辽阔海域上,他们与敌人不期而遇。对面是七艘嚣张跋扈的荷兰军舰和五十艘由海盗李魁奇指挥的船只。这场遭遇战瞬间点燃了战火,明朝历史上的第一场对外海战就此拉开帷幕。
三百艘明军战舰无一不是东洋舰队的精锐力量,每一艘都装备精良,尤其是那总数七百门的火炮,更是让它们成为东海海面上的绝对强者。相比之下,七艘荷兰军舰虽然也配备了三百多门火炮,但在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至于那五十艘海盗军舰,所拥有的火炮不过区区百余门,根本无法与明军相抗衡。
无论是从总吨位还是火炮总数来看,明军都占据着绝对的上风。按照常理来说,这样巨大的差距应该能让胜利的天平毫无悬念地倾向明军一方。然而,战斗的进程却远非如此简单,它并没有完全取决于吨位和火炮总数的优势。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