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在京城的另一处地方——天坛的功德林,正弥漫着一股肃穆庄严的气氛。原来,今日乃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率领朝中众多官员前来祭奠那些在辽东战场上英勇捐躯的上万名将士们的日子。
广场上,群臣皆身着素服,神情凝重,京军、新军代表数百人更是神情肃穆;而在那高高的祭祀台上,则站着礼部尚书吴道南。只见他手持一卷长长的祭文,正以一种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语调,洋洋洒洒地诵读起来。这篇祭文长达上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英烈们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朱由校此刻的心情犹如一团乱麻般纠结不已。他紧紧地盯着台上那位中气十足、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礼部尚书,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担忧,生怕这位已然七十高龄的老臣会因情绪过于激动而突然倒下。
终于,吴道南声情并茂地念完了祭文。就在这时,只见几名训练有素的小太监迅速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将他搀扶下来。看到这一幕,朱由校稍稍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越阶而上,大步流星地走到了主台中央。
站定之后,朱由校面对着台下那密密麻麻的数百人,脸上露出了庄重而又深情的神色。他略微提高了声音,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调缓缓说道:“诸位爱卿!你们看,朕身后这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所铭刻着的那一个个名字,代表的可是上万条曾经鲜活无比的生命呐!他们皆是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英勇捐躯的壮士!在朕的眼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说到此处,朱由校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环视全场,仿佛要把所有人的表情都尽收眼底。
接着,他继续慷慨激昂地大声说道:“为了不让这些英雄们的鲜血白流,不让他们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朕在此郑重决定,从天启元年开始,一直到我大明王朝终结之时,都必须尽心尽力地赡养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留下的遗孤。朕的这个旨意,后世子孙务必谨遵,不得有丝毫违背和懈怠!”说完这番话后,朱由校再次顿了顿,然后用力地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
待现场重新恢复平静后,朱由校接着宣布道:“不仅如此,朕还决定对天津卫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工程。从今往后,天津卫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军事卫所,而是要改为一座繁华的府城。同时,朕还要新筑一座宏伟的府城,并将城北区域划定为专门用来收容这些烈士遗孤的街坊。朕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能够让这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们感受到朝廷的关爱与温暖,也能让天下百姓知道,我大明朝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短暂的沉默过后,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继续说道:“若他们当中尚有双亲健在,或者膝下有幼子待哺之人,朕在此承诺,定会代替你们为其养老送终。至于那些年幼的孩子们,朕也会亲自出手相助,将他们抚养成人,并悉心教导他们生存之法和谋生之道。”
皇帝那威严而洪亮的声音仿佛具有穿透力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天坛。台下的文官们闻听此言,顿时陷入一片哗然之中。有的文官满脸惊愕之色,显然对皇帝这番话感到难以置信;有的则眉头紧皱,流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更有甚者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地指责着什么;然而,大多数文官的脸上都浮现出难以抑制的愤怒之情。
皇帝有些倒行逆施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