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骆大人求见。”
“宣!”
“叶卿继续用膳吧,这个时候骆卿求见肯定是有大事。”朱由校缓缓地放下手中的筷子,然后优雅地拿起一旁精致的丝巾轻轻擦拭着嘴角残留的食物残渣,接着转头看向坐在对面略显拘谨的叶向高,微笑着向他解释道。
叶向高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心想这皇帝都已经放下筷子不再进食了,自己又怎好意思继续大快朵颐呢?尽管此刻他才仅仅吃了个半饱,但也只能无奈地起身,恭敬地说道:“启禀陛下,臣已然饱腹,多谢陛下对老臣的体恤关怀。”
朱由校听后微微点了点头,心里想着眼前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头子,食量自然比不上那些正值壮年的人。于是他大手一挥,太监们就进门来撤掉了膳食。
“臣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叩见陛下!微臣幸不辱使命,按照陛下旨意,已将一干人等尽数‘请’入京师。此刻,这些‘客人’正于京军大营之中,静心恭候陛下的差遣。”恭敬至极的骆思恭,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向着龙椅之上的朱由校俯身行礼并复命道。
闻得此言,朱由校脸上顿时绽放出难以抑制的欣喜之色。他期盼已久的“政委”们总算到位了,这怎能不让他喜不自禁?对于眼前这位骆思恭,朱由校心中甚是满意。要知道,在锦衣卫处于相对弱势的万历朝,正是此人为其力挽狂澜,成功将之改造成为大明军中令人瞩目的密探力量,从万历三大征时开始这十几年来做的是有模有样,如今在朱由校的指点下,锦衣卫又重新捡起了老本行。这次‘邀请’东林学子进京这件差事上,他完成的非常漂亮,单从此事便足以看出,骆思恭实乃颇具才能之士。对于如此有能之辈,朱由校向来是乐于给予机会一展身手的。
这时,只见朱由校微微抬手,指向身旁站立着的一人,缓声说道:“这位乃是前任内阁首辅叶向高叶老大人,在此间并无外人参杂其中,你大可直言无忌,告知朕究竟都‘请’来了哪些人物。”
骆思恭自然是认识这位前任内阁首辅的,而且他也知道其乃东林党的精神领袖,皇帝毫不避讳此人,在其当面就让自己汇报情况,他心中是有点发苦的。这不是当着学子家长的面‘打’人家的孩子吗,这梁子结下了未来他的‘威名’肯定能传遍全国。皇帝的心思骆思恭根本无法揣度,心中暗自决定以后要更加勤奋的工作,以报答皇恩。
于是他赶忙再次恭敬的应道:“遵旨!微臣此次共‘请来’学子总计三百名,皆为举人,他们的年龄均在18-30岁之间,此外尚有进士出身的教员六人。”
尽管朱由校内心深处早已对这些人的情况有所期待,但当他亲耳听闻这批人不仅文化程度颇高,而且年纪尚轻时,那种喜悦之情愈发难以抑制,只见他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灿烂。
坐在一旁的叶向高则完全摸不着头脑,他只觉得耳边传来的话语如同一团迷雾,让他越听越是迷糊。然而,一种强烈的不安却在他心底悄然蔓延开来,就好似暴风雨前的宁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当他想到竟然有如此众多的士子被皇帝亲自邀请入京时,这种不祥的预感更是愈发浓重了起来。于是他更加坐立难安,而因为身份的尴尬,令其又不好开口询问皇帝,只能是坐在那里端起茶杯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