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的匠臣们无不是眼露羡慕之情,虽然他们已经脱离了匠奴的身份,但是这武勋可不好得,没有突出的贡献可得不到。他们暗下决心,未来一定努力工作,为皇帝效死。
朱由校这一番当众的册封大戏就是演给其他工匠们看的,从之前的陈兵到现在的王小二,身份的改变只是第一步,而册封的武勋才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开始,这是整个家族终身受益的封赏,他不信这些工匠会不动心。
很快,内阁发出的吸纳流民的公文在全国一十三道传播的沸沸扬扬,只要是明朝商队将流民送到南京、天津、登莱三地,一个健康的流民朝廷奖励五两银子,而奖励银由三地政府上报朝廷核算,由内帑全额拨付。
此道公文使得全国除江南几道外都沸腾了,流民问题已经成了晚明政府的顽疾,杀不敢杀,赈灾又没钱,处置又处置不了,还动不动天天闹事。既然朝廷愿意管,那赶紧的,找士绅往这三地一送,撒由那拉了您内。。
顿时,全国各县府的执行力蹭蹭的往上涨。一开始执行的时候,十个流民从陕西出发到达天津港口时能收到五个就不错了。这个情况被及时上报京城之后,又一道严令从内阁发出,一番训斥、夺官的操作之后,沿途护送过程中被坑害的流民就少了不少。
当北直隶各地政府护送的第一批流民成功抵达天津港始,史称天启大迁徙的移民浪潮开始了,这个政策将贯穿整个天启朝数十年,一批批流民被迁徙到远东、济州岛、台湾岛、琉球、日本、朝鲜。随着大明海军实力的不断提升,流民浪潮席卷了整个东南亚以及大洋洲地区。百十年后这些被汉人染指过的地方皆逐渐变成了大明固有国土,这点或许朱由校自己都是没想到的。而他与下达这道指令的叶向高也成了名垂青史的大名人,这都是后话了。
作为北直登莱总督、都察院右都副御史、兵部右侍郎的徐光启,接下来会忙的脚不沾地,这些流民的到来是麻烦的开始,他已然收到了朱由校的指令,这些流民是未来抗击女真人的种子,是皇帝的心头肉,可不敢怠慢。
可解决了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无所事事的流民就会与当地百姓闹矛盾,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会导致民变,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徐光启就是徐光启,他发出了一道指令,让这些流民以工代赈。
很简单,想要吃的饱,那就给我去干活,大沽口港口小了,容不下那么多船只,那就给我去修港口。天津卫到大沽口港口的道路年久失修怎么办?修,泥土多得是,没事你给我溜达压马路,也算帮政府敦实马路了。
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在寒冬腊月的北直隶天津卫,一群还未来得及转运的流民就这样被徐光启利用到了极致。在内帑源源不断的资源供应下,流民们替朝廷几乎将天津卫城墙翻修了一遍,将京城至大沽口的数百里马路重修了一遍,大沽口港口、无数个新城堡都在这个时期悄然出现在了北直隶。
每天为了一口吃食而忙碌的流民,转运船只到达时,各个都变成了孔武有力的精壮大汉,让接收单位的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乐不可支。
他啥事都没做,就因为接收了这些精壮流民使得东江镇防务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
一片忙碌的情景之下,时间悄然来到了天启元年元月,属于朱由校的时光正式开始了。
广告位置下